放宽女性冻卵限制有助于提高生育率,值得认真考虑丨快评
放宽人类生殖辅助技术的应用范围,允许单身女性冻卵,允许单身女性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子女,建立卵子库为更多不孕不育夫妻服务,符合伦理,符合当下不少人的强烈需求,也有助于提高日益低迷的生育率。 原卫生部在21世纪初制定的文件,有些规定是出于计划生育的目的。在生育形势、生育政策已经彻底转变的当下,这些禁止性规定,应该重新考虑了。员工生孩,携程奖五万:提振生育率需福利与观念双管齐下
计划生育是一种政策,也是一种观念。过去多年,各层级的机构花了无数的力气去传播这个观念。为了深化计划生育观念,中国大地上刷了无数标语、口号,如今,这些东西已经深刻地印在中国人的脑海中,人们的观念已经固化了下来,想要一笔勾销显然是不容易的应急管理部部长首次亮相“部长通道”,点名阿拉善露天煤矿坍塌事故
这是“部长通道”第一次出现应急管理部部长的身影。作为应急管理部第三任部长,王祥喜在约18分钟的时间里,一共回答了三个问题,内容涉及机构改革、公共安全治理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等。 作为2018年4月才组建的部委,应急管理部是上一轮机构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彼时,伴随着应急管理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的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也不再保留。一个叫小张的厂二代决定不接班丨记者过年
厂一代在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浪潮中以孤注一掷的方式建起家业,他们的儿女是计划生育、义务教育普及时代的造物,一面相信着世界会更开放、包容、和平,一面却在青壮年时期遭遇历史的回环。厂二代们还会选择和父辈一样的生存方式吗?生育登记制度调整背后:多与生育保险待遇挂钩,渐回归原本职能
在杨凡看来,四川的调整让生育登记回归了原本的职能,“把生育登记的功能纯粹化”,同时也符合了大众对生育率的期待。 “在计划生育时代,会用这种方法来限制生育,现在逐步回归正常。一个人已经出生了,那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你不可能不登记他/她。” 2021年,董晓莹和多位关注女性权益和生育的律师做了一份关于非婚生育女性是否能做生育登记、申领生育保险等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彼时,只有广州和深圳“存在领取生育保险的可能性”。事涉2.3亿人,生育津贴“松绑”背后
2022年以来,多地为鼓励生育采取延长产假、增设生育奖励假、配偶陪产假等措施,部分地区随之延长了生育津贴的计算天数,不过也有未调整生育津贴计算天数的地区。 “单身母亲领取生育津贴是其合法权益,生育保险待遇不应与计划生育政策挂钩。”国家医保局此次释放的信号,有利于助推地方进行生育保险办法细则修订,包括保障单身女性生育保险待遇权益。 “其实和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相比,生育保险能支撑的生孩子医疗费和生育津贴只是整个生育成本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指望一个生育保险就能提高生育率,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的是成体系的全方位的公共政策和措施。”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8日《南方周末》)桂林市对全州县卫健局不当处理信访事项情况进行通报
全州“被社会调剂的超生孩子”:父母或曾网上寻子,“被抢”时1岁
2017年,邓振生、唐月英夫妇曾在“宝贝回家”网上登记了寻找孩子“邓小周周”的信息。“这么多年来家里人都在找他,全家人都很想他,妈妈整天以泪洗面。”曾被遗忘三十年,如今变成网红村:重建碗窑村
曾有一个“失管”的土碗社:村民从1970年代起,没有耕地,没有“村两委”,没有计划生育,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也没有养老金。 2020年5月的一天,罗斌从衢州回沟溪乡,参加乡里的全体党员大会。从此,碗窑村有了近年里第一个回乡的年轻人。 2021年,新修复的龙窑开窑。罗斌记得,村子里许多颤颤巍巍的老人,都排好队,依次走上台阶,郑重其事上前敬香、祈福。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7日《南方周末》)上海生育假由30天延长到60天,女职工可有158天假期
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根据新修改的《人口计生法》,此次条例完善了有关积极生育支持措施:①授权市和区人民政府综合采取财政、教育、住房、就业、保险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②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区域平衡、基金承受能力、社会影响等方面因素,将生育假由三十天延长到六十天;③增设育儿假,明确规定: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