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篇大文章”恰满周年,2024年“金标杆”揭榜在即
银行业测评机构由2023年的2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扩容至43家;保险业测评机构从2023年的9家保险公司扩容至保费收入规模位居行业前列且信息披露度相对完善的35家险企。 这是当下中国主流传媒率先推出的以全面反映银行保险机构践行“五篇大文章”质效作为主要评价导向的榜单体系。 公募基金损益榜测评对象为经历2017年10月30日至2024年10月30日的全市场四类主流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主动债券型、混合型和主动QDII型基金,涉及约6500只基金及其所属约170个基金管理人。 “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已是目前国内金融合规大数据领域信源覆盖最广、采集准确率最高、数据分析功能最领先的平台产品之一。 -
网商银行首摘“罚金之王”|金融合规月榜
2024年下半年以来,发生在存款领域的违规行为明显增多。网商银行等部分中小银行仍在为留住并争取更多的存款而“努力”,这与国有大行为压降负债成本而停发大额定期存单等行为形成反差。 从表征重量级监管行为的百万级以上大额罚单序列维度分析,银行业领受罚金总额和频次环比下降一半左右,但受罚主体的机构类别增加了民营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
2023年医药、银行、互联网、汽车及房地产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为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从行业规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社会责任敏感性三个维度,选择部分行业进行跟踪观察。 -
晒图被狂骂,连周杰伦都抢着去看的霉霉演唱会凭啥这么火?
媒体和金融分析师创造了新术语“霉霉经济学”,有媒体估算过,霉霉每到一个城市将给当地旅游、餐饮、酒店等行业带来4600万美元到1.4亿美元不等的经济效应。 看看人家,一年时间里,世界巡演那么多场,重录了几张专辑,又为巡演大电影做宣传,谈了新恋情,结果马上又有新专辑了。 -
充电桩调查|“充值款去哪了”背后:拢资的厂家、缺位的监管
随着居民消费和出行习惯的改变,电动自行车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Statista数据显示,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区域市场,占全球总体规模的55%。伴随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崛起,充电桩行业也成了一片红海。 近日,有消费者向南都·湾财社投诉,他所使用的小牛充电桩限制了最低消费金额。受访律师分析,商家该行为涉嫌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有可能构成强制低消。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市面上不少充电桩品牌都需要“先充值后充电”,且充值门槛高低不一。需要追问的是,充电桩行业为何大多设置充值模式?消费者的充值款到底进了谁的口袋,又作何用?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南都·湾财社推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调查报道,揭开充值模式背后隐藏的行业痛点。 -
为保住工作买公司产品?企业与员工间应建立合理边界丨快评
作为一个员工,尤其从事的是自由竞争行业,保住自己工作的最佳策略永远是提升自己实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让自己具备某种不可替代性,给企业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或让企业的替代成本非常大。这种实力可能是你的技术能力,可能是你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可能是你挖掘拓展客户的能力,总之最好具有独当一面且舍我其谁的能力,并且涵养与保持自己的选择能力。这样你才能有底气拒绝企业或上司的不合理要求。 -
2022年汽车、银行、房地产、互联网及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为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从行业规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社会责任敏感性三个维度,选择部分行业进行跟踪观察。 (本文首发于2023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
2021年银行、医药、房地产、互联网及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为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从行业规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社会责任敏感性三个维度,选择部分行业进行跟踪观察。2021年行业榜单继续跟踪调研银行、医药、房地产、互联网及汽车五个行业的TOP50企业。 行业榜单的调研指标在沿袭总榜单责任治理、经济责任、公平运营、产品与消费者、环境责任、员工责任和公益慈善七大维度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征对二级指标和指标权重进行了调整,以便更好衡量它们的行业特色社会责任议题(因指标和权重不同,同一企业在主榜单与行业榜单中得分有所不同)。本年度调研中,银行业平均得分最高,为60.0分,其后依次为医药制造、房地产、互联网和汽车。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 -
零售业广告性别意识淡薄,银行业数据治理失位 ——3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3月企业警示事件数量环比增加90%,其中金融业的数据治理问题引起监管层面的重点关注,21张罚单和8760万元的罚款暴露出银行业数据治理失位,金融业亟待加强数据合规建设;另外企业责任治理问题突出,发生多起零售业广告涉嫌侵犯性别平等问题,反映出企业内部性别平等意识淡薄。 -
医药行业负面事件多发,企业需紧绷质量安全弦 —— 7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