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下半场”: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相当显著,但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比如一些地方生态用水的保障明显不足,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乡面源污染治理还存在瓶颈;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局面还十分突出。每日壹图:中国|太湖除“藻”
太湖再遇蓝藻
2007年5月底暴发的太湖水危机已过去7年。7年的治理使太湖水质有所改善,从中度富营养化转化为轻度富营养化,但“藻型生境”并未改变。5月底,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再次出现大面积蓝藻,且今年蓝藻水华现象发生的时间比往年略有提前。太湖能否安全度过这个夏天?安徽巢湖出现蓝藻集聚
随着气温升高,安徽巢湖蓝藻进入活跃阶段,湖面出现较大面积蓝藻集聚,把湖水染成了绿色。巢湖蓝藻的暴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催生蓝藻的罪魁祸首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制造的废水、污水和废物。访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
作为地方政府的官员,有两件事是基础和前提:第一是保护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第二是保护好“老天爷”给我们留下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要保护好,否则就是“败家子”;“老天爷”给我们留下的生态环境要保护好,否则就是断子孙路。植物大战滇池
虽然滇池如今不臭了,蓝藻未像往年爆发,更多的昆明市民却不相信水葫芦和中山杉能赢取滇池污染治理之功,更不解政府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旱劫刚过,太湖面临蓝藻之虞。太湖污染一直是苏南经济腾飞之痛,湖泊治污如何破局,也一直是中国命题。蓝藻背后的中国式治水困境
十几年的治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入,但为什么如同十年治淮,收效甚微?众多研究认为,治污体制不改,花更多的钱可能也是枉然。蓝藻毒性问题调查
我国湖泊中有毒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毒素含量都很高,水产品中毒素水平可能也很高,而且,我国淡水水产品在水产品总量中的比例高达40%至50%,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蓝藻毒性问题调查
我国湖泊中有毒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毒素含量都很高,水产品中毒素水平可能也很高,而且,我国淡水水产品在水产品总量中的比例高达40%至50%,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