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拉克战争20年:伤痕、谎言与混乱的未来
如今,伊拉克的安全局势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并不安全。路边炸弹、极端组织等安全问题,电力不足、医疗薄弱等民生问题,依然困扰着伊拉克人民。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美国以西方民主制度为模板,试图将伊拉克打造成所谓“中东民主样本”,却将伊拉克拖入了教派冲突、族群对立、派系矛盾难以调和的政治乱局中,参与政治角逐的各个政党也进行着利益勾兑。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
湖台夜话 | 另一种努力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29日《南方周末》) -
在伊拉克探寻萨达姆遗迹
“萨达姆被推翻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弱势政府:一群小阿里巴巴取代了那个大的。” -
萨达姆的马儿
萨达姆·侯赛因生前最喜欢的照片,是在伊拉克国庆日,他穿着伊拉克国民军的制服,骑在一匹白马上检阅军队。这匹白马叫“帝王之梦”是萨达姆所饲养的70余匹纯种阿拉伯马中最受宠爱的一匹。那一年阅兵时它16岁。 -
足球是唯一让我们忘记仇恨的东西
萨达姆的儿子乌代给每个输球的队员发6只没有翅膀的小虫子。球员们需要“照顾”这些虫子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如果有虫子丢了或死了,球员就会受到鞭刑。“国家队队员来的时候,检查站的军人会让他们迅速通过,极端分子甚至会为了避开足球运动员,延迟引爆炸弹。” -
“现在,人人都可能是萨达姆”
在萨达姆时代,媒体也是什么都可以说的,除了不能批萨达姆及其家人。埃米尔说,这是萨达姆定下的“红线”,他认可媒体的“看门狗”作用,就该让它们说话,当然前提是自己是那个给狗喂食的人。 -
巴格达:最痛的转型
它既像是好莱坞战争灾难片宏大的布景,又有中国1980年代刚富起来的沿海城市的迹象。重建秩序的过程中,不安和兴奋、失望和希望、毁灭和重生……每天都在这个拥有1300多年历史、800万人口的城市里交错上演。 -
战争、生活,都是背景
作为摄影记者,刚一拿出相机,就被大兵们拦截,照片被强令悉数删除。所以,我干脆掏出手机,像路人甲一般拍了一组巴格达。这些片断,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另一群普通人的观察和记录。 -
【电影】低俗的力量
低俗是低俗者的通行证,独裁是独裁者的墓志铭——随着卡扎菲、萨达姆、穆巴拉克的相继倒台,“阿拉伯之春”成为拉里·查尔斯和萨沙·拜伦·科恩恶搞的新话题。拜伦·科恩在《独裁者》中饰演的“瓦迪亚”国独裁者阿拉底,每个毛孔都不加掩饰地流着中东阿拉伯的血。 -
萨达姆的“国家恐怖”之后
2010年3月7日,伊拉克人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由选民直接投票的选举。在之后的这两年中,“民主”究竟怎样改变了伊拉克及伊拉克人,那里的人们如何看待这个新事物,我们努力为读者带来最近距离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