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秃顶”的大气层|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臭氧层空洞指的是臭氧含量的低值区,不是真的“洞”。 “无氟冰箱”的广告语,其实并不科学。 家中如果有十五年以上的老旧空调,更新了也是保护臭氧层。 -
消耗臭氧层的氯氟烃浓度快速上升
-
最成功的国际公约背后:保护臭氧层三十年,故事并没有结束
这是联合国数百个公约中唯一一个获得所有国家参与的国际公约。三十多年来,履约率达98%以上。许多国家提前实现目标,淘汰了80%以上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三任联合国秘书长评价其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际协定”。 中国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30周年纪念大会上,生态环境部表示,中国在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履约机制,实施行业淘汰,注重技术创新等方面为履约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制冷剂的替代之路上,温室气体是新的问题。《基加利修正案》标志着在借助蒙特利尔议定书所构建的制度框架和机制下,全球协同应对臭氧层耗损和气候变化。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7日《南方周末》) -
臭氧防治有多难?珠三角的得与失
“臭氧防治有多难?可能我们每个城市都做了100%的努力,臭氧浓度还会继续上升。” “这跟治PM_2.5大不一样。”蒋宏奇感慨,管好一百多个发电机组,就能管控住PM_2.5排放的大头。“VOCs排放源则可以十万计,而且排放很分散,你从十万个排放源里抓出一万个,才能管控80%。所以我们强调要‘精准治污’。” “每个城市之间的臭氧污染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目前的科研水平还无法精细地阐释。”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6日《南方周末》) -
臭氧层“杀手”大排查:已有企业被侦办
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涉案企业将被处罚,涉嫌犯罪的相关人员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
大气臭氧层恢复还有哪些挑战?
“目前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大气观测的数据和排放清单。没有数据,就没有办法说明他们排放了多少,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一些臭氧层消耗物的大气浓度或排放在增长,但它们暂未受《蒙特利尔协定书》管控。 -
被禁十年仍偷产 氟利昂:臭氧层杀手回归
破坏臭氧层的“杀手”,早在2007年就应停止消费的氟利昂CFC-11,但仍有企业偷偷使用,主要用于建筑保温材料的发泡剂。 最终非法使用量占比多少,仍需要调查和核实,而“物美价廉”的CFC-11戒不掉,也源于对其监管的忽视和完美替代物研发之难。 2018年7月28日起,生态环境部组织各地对企业全面排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将按照《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将联合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
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超27万吨,中国贡献发展中国家一半
“中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 -
中国履约淘汰臭氧层物质25万吨
“目前中国已经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25万多吨,实现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履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