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柏林 | 间隔年,或人的休耕
间隔年为学生提供了重新审视自己兴趣和价值观的机会,有助于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与职业路径。这段时间可以帮助学生跳出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发现内心真实的追求。逝者江平:半世求法政清明
为私权呐喊,“只向真理低头”,谈到江平独立的法治精神,这是两个抹不掉的标签。 执教有如人生,离不开追求真、善、美:“真,就是真理,只服从真理,只向真理低头;善,是完善,一堂课也要力求不要讲套话、废话、多余的话;美,是师德,师德之最主要的是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逃逸式辞职”排查进行时:遁形的腐败新通道
以提前退休、辞职等方式逃避党纪国法的惩处即为“逃逸式辞职”。这些官员辞职后的去向主要是去辞职前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任职,领取高薪,利用在职期间的影响力发挥“余热”。 “逃逸式辞职”的理由主要有因病早退、自谋职业、下海经商、志于学术、追求理想等。 在职期间不贪或少贪以规避查处,辞职之后再兑现,是‘逃逸式辞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种腐败方式时间跨度长、隐匿性强,而且辞职兑现好处的方式往往披着符合民商事法律法规的外衣,对违法违纪人员而言风险更低、成本更小。没有高质量的职业前景,就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丨议教
中高职学校的升学率逐年上升,其中中职高达65%,而高职在20%-30%。东部省份一所职业学校智能制造学院的老师告诉我,他的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比例高达70%。 我自己也走过了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道路,从本质上说,我跟追求升学的职校学生没有区别。 “再也不想打螺丝了”,是我遇到的参加过“顶岗实习”的职校学生的普遍心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看不到好的职业发展前途,只有抱着希望去追求升学改变命运了。居家办公,消除了两代人对职业的多年误解丨人在职场
居家办公让母亲全方位、全天候目睹了我的工作,她也许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但是看到我确实没像她想象的那样闲,于是对我的态度大大转变。不想上班不是因为懒,职业倦怠成了普遍性问题
能够彻底跳脱工作洞,自然是成功的标志,现代人所追求的财务自由正是如此——财务自由的定义的一个重要维度不正是不用为了钱而工作。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职业倦怠为何成了一个普遍性问题。周令飞“躲不开鲁迅”的吐槽或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但走自己的路是真幸福
我这些年见到一些其父母是成功人士、家世不错的孩子执意进入一个公认为艰苦或者不属于“光明钱途”的职业而解嘲:怎么办呢,别人忙着出坑,TA非要干这个不可。问题是,人家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事业的追求,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哪怕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还会踩上布满荆棘的地面,这也是人家的选择。环评改革五年反思 :红顶中介脱钩、取消机构资质之后
做一本环评报告书一般需数月,做一份报告表也得花7-10天。仅凭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年内做出577本环评报告,“更可能是环评师出借自己的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给没有持证环评师的机构做项目,然后自己在报告上签字,可能连内容都来不及审核”。 环评制度先天就存在环评委托方(建设单位)和编制方(环评机构)相勾结,欺瞒环保部门要批文的倾向。“长期观察来看,很多,甚至大部分建设单位并不追求一份高质量的环评报告来降低日后的环境风险,而是追求环评尽快通过。这个矛盾不解决,市场化是值得商榷的。”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15日《南方周末》)萧红二不二?
萧红是一个很有预见性的女作家。她说:我写的东西以后不会有人看,但我的绯闻将一直流传下去。这话居然应验了。看完电影《黄金时代》,有人得出了萧红“二”、“贱”的结论。电影把文学圈的话题放大成大众话题。爱思考的人问:为什么萧红一直没有职业?为什么她一生追求自由,却一再依附男人?为什么她写下“成千上万的孩子死去了”,却一再抛弃自己的孩子?朱明勇:我是律师,总有案件激发本能的正义感
朱明勇:北京市中关律师事务所律师,专门从事刑事辩护业务。2013年3月26日,其代理的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再审改判无罪。“如果都只是忙忙碌碌地做一些普通案件,那律师便成为一个普通的职业。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