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就业不如大专说明什么?高等教育“消费”属性日趋增强丨快评
高等教育尤其是文科类的“精英教育”已经渐渐回归其“新的本质”:它也是家长与学生的一项“教育消费”,而不再主要是“教育投资”。其“消费”属性在这个后工业时代的多元化社会已经越来越强。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无法与特定的身份、地位,乃至财富、权力相绑定,也不必然产出这些东西。 -
英国新首相的岳父是印度顶级富豪:创立的Infosys公司主营何业务?
印裔在美国职场上的巨大成功,基础是作为统治者的婆罗门善于辩经与说服、印度精英教育模式、英语优势、印度人性格开朗善交际、印人的社团组织和善于抱团,还有Infosys这样专门向全球规模输送印度人才的企业之助推。 Infosys的人才输送并不简单,迄今为止他们向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输出了数十万计IT人才,素质大多不错。Infosys确是将印度族群里学识和社会性双佳的高素质人才送到美国挣高薪,而在外务工的高收入,也是印度外汇的重要来源,帮助了数百万家庭摆脱贫困。 -
法国“新高考”首次放榜,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
法国政府不断推进教育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顺利通过了高考,2016年的高考通过率已达80%。 “法国教育系统知道如何创造卓越,但它也是最容易再现不平等的教育体系之一。”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1日《南方周末》) -
圆桌 | 精英化还是大众化?高校书院制改革何去何从?
大型住宿式书院,好处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受到通识教育的滋养,但需要消耗很多资源。 小型试验型书院有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学术水准很高的课程,课程安排、结构性好。但它具有一定的精英教育色彩,具有竞争性选拔机制以及种种倾斜性的政策安排。 新生书院是为了凸显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但代价是,人为进行阶段划分,强化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边界。通识教育的“全过程”“全阶段”育人理念难以落实。 -
考察英国学校的中国家长团
江钰在怀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盘算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能让3岁的儿子10年后上哈罗公学,她已经花了100万报名狮子公学读早教——这是学校给出的“规划”第一步。如果江钰如愿,她至少还将付出200万人民币学费。江钰和其他家长都心知肚明,没谁能够保证儿子一定会成为“哈罗人”,但家长们还是觉得“值得一赌”。 -
重新审视宋子文
中国国家层面的经济近代化,始于民国;而民国经济现代化的决策和实施,始于宋子文。作为一名接受过西方精英教育的高级技术官僚,他的梦想是把西方的金融、财政和政治制度植入落后的中国。 -
印式精英教育
印度三分之一的人是文盲,但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声望超过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之总和 -
“中美混血”大学诞生记
两年后,第一所中美合办大学将在上海诞生。创办者们希望,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几百个高中生享受精英教育,而是中国大学办学模式借助外力的一次革新。 -
“不能为培养一个陈景润而制造千百万个炮灰”
“专业还要不要了?这样搞,还像个大学吗?我只能说,这样的老师不真诚,还是精英教育的传统思维。在谁都可以上大学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还延续培养精英的老思想,那是误人子弟,是为培养一个陈景润制造出千百万个炮灰” -
大学“精英教育”为何陷入尴尬
环顾四周,我们社会一些所谓的精英都在做啥?当“精英们”都不干精英应该做的事之后,大学还敢培养讨人厌的所谓“精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