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2024:空间里的松弛感,哪些城市能给你?
什么是自己的活法?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着“理想之城”的面貌。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连续第五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近30个量化指标,从生活舒适、市民引力、市民待遇和公共空间体验四个维度观察当今中国诸城现状,找寻城市发展范本。既关注通勤时间的分秒必争,也关注驻足空间的绿地诗意;既仰望城市天际线的高度,也试图描摹精神穹顶的弧度。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理想之城”从来不是只有唯一解。当抛出“公共空间为谁而存在?”这一问题时,答案早已嵌入城市的肌理。城市公共空间从“规模扩张”到“品质跃迁”的进化之路,始终揭示一个核心命题:城市的灵魂,在于能否为每个个体提供呼吸的缝隙。 公园里沉浸式秀场、听海图书馆的涛声伴读、缩短至5分钟的老年候车时间……这些具体而微的“人性褶皱”,才是城市真正的算法。 无论是AI赋能还是文化浸润,理想公共空间的终极答案,始终是“让每个个体在流动的城市中锚定归属”。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推出《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2024》,寻找中国“优质公共空间之城”。苏州:体验值比肩一线,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苏式美学”
根据南方周末研究院最新发布的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单显示,苏州位居第五,仅次于四座一线城市。换句话即,在公共空间体验值上,苏州堪称“新一线”。 实打实的数据说明,至少在全国最重要的57座城市里,苏州无论是文化空间还是消费空间,其给人的体验值都是领先全国的。 城市公共空间的“苏式美学”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魔力?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2023:苏州紧追北上广深,西部城市再次缺席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还要注重空间的舒适性和可达性。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2022: 哪座城市的共享客厅更耀眼?
城市经济体量与城市公共空间体验排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城市公共空间体验排名来看, “上北深广”蝉联城市空间榜单前4名,杭州和苏州同样蝉联第5和第6名。 人口规模庞大且大多都位于南方,是消费空间体验值前十名城市的共同点。值得关注的是,武汉是其中最大的“黑马”。 除去几座头部城市外,一般城市呈现出政府与市场为文化空间相互“补台”的现象——人均藏书量侧重地方传统,影院量取决于市场环境。 在人口竞赛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我们分析了15051条数据,发现这些城市买买买最爽
编者按: 什么是理想之城? 那里应该有最完备的生活保障,让人们“不担忧”,不担忧被生老病死、人间意外“拖贫”,不担忧子女教育学位,更不担忧环境质量和食品健康; 那里应该有最舒适的公共空间,让人们“不压抑”,既是文艺青年收留地,也能血拼消费买买买,交通便捷畅行,百姓安居乐业; 那里应该有最向往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约束”,让居者诗意栖息或挥洒才能,居家撸猫或出门遛狗,每个人追求不同,画面定格当然各异; 那里应该有...... 有人说: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理想之城其实也像星辰,或许永不存在,或许尚未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寻找它的方位,描摹它的轮廓,去无限追求,去无限接近。 2020年,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第一次试图描绘它。研究团队从人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市民准入、生活舒适、公共空间、市民待遇四个方面,构建全国34城《理想之城榜》。 2021年,我们带着更齐全的行囊,再次踏上征途。 今年,《理想之城榜》扩大观察范围,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指标将评估对象增至57座城市,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扩充,新增多张子榜单,只希望能更靠近一点点那座“理想之城”。34城公共空间体验榜:杭州、成都逆袭一线 佛山、泉州掉队
“网红城市”反超经济强市,为什么?中国34城公共空间体验榜 北上遥遥领先 杭州成都逼近“一线”
“老牌”一线城市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公共空间体验的平衡。这些城市需要盘活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优化城市“体验值”,把人才留下来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杭州、成都等“网红城市”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公共空间体验的“增值服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从而推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