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10
比利时大使在云南“种地”的12年
如今的农村,谁还在坚持种地?丨回乡偶书
道听途说或耳闻目睹的一些事例,让公婆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觉得还是自己种着踏实。种地之后,这所村小把农耕博物馆搬进了校园
湖北鄂州,一所拥有四亩五分“责任地”的村小里,校长皮春霞被人戏称为“地主婆”:在她和15位专任老师的带领下,学校7个班的孩子们参与到一场特别的务农实践中。 如何让一代代的人更加了解脚下的土地,学着关心粮食和蔬菜,如何让农业更加令人向往,如何在古老的乡愁与现代的生活之间重新筑起桥梁,这是“田园”的意义,也是“教育”的课题。逃离都市回家种地浅体验:桃花源般的生活存在吗?
我们总是向往别人的生活、别处的风景,但真正体验过就会知道,并不存在理想中的、桃花源般的生活,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哪里都躲不过。邯郸改掉成语路名引争议:牵涉广成本大,不改少改为好丨快评
道路更名,相关的路牌、门牌、交通指示牌等等都要更改,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各种地图系统里的路名都要改,这条路上的商家、公司、住户地址也要改,说是涉及“千家万户”一点也不为过。 因为成本巨大,所以改地名应该非常谨慎,除了要严格遵守规定的程序之外,也要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意见,能不改的尽量不改。“种地少年”会变成后选秀年代的男团替代品吗?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是什么将我们相连?丨南周文化榜
2024年3月文化榜: 电影 《坠落的审判》 剧集 Netflix版《三体》 图书 《盛世:杜甫的历史图景》 综艺 《种地吧,少年》 纪念 齐邦媛 马识途 推荐人 缴蕊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 王雨童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 萧轶 媒体人、书评人 阿莫 综艺制作人一釜米有多少、割鸡焉用牛刀:从实物考古看孔子的幽默感
从孔子所举例对比的两种刀来看,一种是轻薄常见的普通铜削刀,一种是庙堂之上装饰华美厚重用于祭礼的青铜鸾刀,一卑一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是在说,治理这种地方,干嘛还搞得这么认真?子游一听,以为孔子真这么想,便解释,您以前讲过,君子、小人学“道”都有好处,君子学道,可以更加爱人,庶民小人们学了道,受到礼乐文化的熏陶,至少更加易使。孔子听了,对身边的其他弟子们说,子游说得很正确,“前言戏之耳”,刚才我是在和大家开玩笑。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应保护土地流转者的利益 | 快评
有恒产者方有恒心。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自然先要解决“地是谁的”,也就是土地权属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有人专心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