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彪与修辞学
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有一篇文章《爸爸教我怎样学会写文章》,此文一度风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68年的夏天,我从一份油印的传单上看到它,一口气读了好几遍,他用“电光石火”来比喻灵感,还用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形容词,让我至今不忘。 -
女生骂人
在她们原有的观念中,骂人是可耻的。但是,革命打倒了旧道德,骂人不再可耻。无耻是什么感觉?是一种解放感。它使我们挣脱了道德的枷锁,扔掉了规矩、习俗、舆论合制的紧身衣。因此,她们体会到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品味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 -
求爱与做爱
语言反映社会,政治语言的泛化尽管成败各异,但仍不免让人构想出这样的画面:政治语言颐指气使,像个封建大家庭的老爷。日常语言蜷缩在角落里,大气不敢出,像个受气的小媳妇。而情爱话语则像被关进黑牢里的小偷,只能在铁窗后面伸头探脑。 -
华人世界的禁忌语
禁忌语至少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生活禁忌语,一种是政治禁忌语。前者比后者寿命长,后者比前者威力大。前者经得住岁月的汰洗,后者往往政改禁去。 -
“哥们儿”的异化——女性话语中的男权
谁都知道,新婚姻法造福于妇女。可有谁知道,它还毁掉了无数农村妇女的后半生?如果在为妇女谋利的事情上,革命的男人们也会打着堂皇的旗号,钻空子,谋私利;那么,革命后的男女平等,岂可高估? -
敬称、谀称与“贿赂”
贿赂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谀称是用语言进行的精神行贿。精神的贿赂比物质的更可怕,它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入人心。它简单易行,无须破费,所以容易操作,通行天下。 -
你为什么不叫我“亲”
称谓反映的是人际关系。这些称谓的诞生、传播和蔓延,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某些矛盾和微妙——尽管整天喊法治,人们还是更需要人情关系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