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应该出彩礼吗?明智的婚姻关系可以遵循这七条原则
如果仍准备结婚尤其是领结婚证的,并且男方也非不出彩礼就进入不了婚姻市场的,明智的双方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婚姻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男女权利平等、自愿合意,合两姓为一好,谁也别PUA谁;二、除了必要的礼俗之外,不应有任何彩礼;三、每一方对婚前房产加名都应谨慎,别用两代人积累起来的财产考验人性;四、任何一方不应试图控制另一方的财产、收入,无论是以爱还是其他名义;五、家庭决策权按双方认可的方式进行分配,重大事项应协商一致;六、对于生小孩,要不要生、生几个,要不要男方补偿、怎么补偿及补偿多少,可以白纸黑字写下来;七、如果双方有自信,也不妨签署忠诚协议。总之,对等均衡,互敬互爱,才是长远之道。 -
幽微而绵延:烧纸礼俗在现代社会中的存续
“传统的农耕时代延续下来的仪式,也在不断给人的情感反哺和充电,让人感觉自己所生活的网络中有自己的位置,可以寻求慰藉和帮助,可以给个体一种支撑。人仍然希望能向更大的外部世界寻求一种冥冥中的力量”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迎新岁有“傩礼”:驱鬼驱疫得平安,祈来年风调雨顺
新年之前举行大傩驱鬼驱疫的礼俗,最迟在东汉已经成为朝廷认证的礼仪,天子百官和众多人群都要参与,是迎接新岁的重要程序。起源于中国先秦的傩礼,对后世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民间习俗有深远影响,其核心精神便是驱逐瘟疫,希望来年风调雨顺,迎接平安。 -
红白“陋习”怎么办?公职人员应严管,给村民好的示范丨快评
红白事体是活生生的礼俗,办酒席送“人情”也是正常的,但应该有度,不应助长奢靡之风。政府对陋习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而是通过非强制性的倡议;对公共部门人员有强制性规定,这可以压制潜在腐败与不正之风,还可以树立好的示范,带动社会风气好转。 -
元宵节灯会:源于“孟春元日祈谷于上帝”,从驱逐邪魅到展现繁华
正月十五作为传统节庆,应该具有更古老的渊源,即孟春时节和农业、春耕之类有关的活动。《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孟春纪》等早期文献中都有孟春元日祈谷于上帝之说,并在元辰操作耒耜籍田而劝农。古老新年伴随着立春大吉后的孟春时令,以节庆最后的一天作为欢庆的末尾,其实也就是作为接下来一年春耕、农作的准备和开端,具有重要的象征性礼俗和时间意义 -
文化自信,当把仍活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好的礼俗传统延续与光大
2019年一老太太去世,其家是村中最穷者,不能像其他人家一样过事,相奉们一商议:拣最主要的礼仪程序办,其他的俗称“外圈子热闹”一概省略。及事办完,村里人都说花最少的钱,丧事办得好。农村人的文化、智慧、胸襟、彼此担当的仁义,一下子体现出来了。这就是仍然活在中国人生活中,延续着中华民族文化体温的传统。 -
趾高气昂地践踏礼俗传统、高举“现代性”才是不折不扣的迷信
要知道,活态地存在于现实民间、化中华传统文明理义于日用伦常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才是有人间烟火气的活生生的“中国”与“中国文化”,才能在外来文化之前保持我民族主体性。若择以浪费、不安全、不环保等等细故,罗以“封建迷信”之重罪,敷以低碳、安全之名,欲禁毁消灭之,是虑事不周、展望不远也。严重地说,是在毁中国文化的根基。 -
谈古论今 | 婚姻的神圣性从何而来? 民政、礼俗不能混淆
婚姻的神圣性的根基只能是追溯到古老习俗和小共同体的礼仪文化之中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
在普罗旺斯,薰衣草要一捆捆地买
“巴黎是一个堆满镀金边框的镜子、刻意安排的店面和大量博物馆的地方,某些街道还铺圆石。马赛则像粗砺的风,剥除了礼俗和传统。”这句话,是美国作家罗柏·D·卡普兰1975年游历巴黎和马赛时所感。我由巴黎南下普罗旺斯,发现作家对马赛的形容似乎可以适用于整个普罗旺斯地区,首都与南法乡间的差异,并不因时光的流逝有所改变。 -
重拾传统的人文精神价值
“礼崩乐坏”常用来形容一个社会的败坏和崩溃,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激进运动的洗礼,社会普遍存在轻视“礼乐”等人文精神价值的倾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周口强制平坟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礼俗究竟是不是无意义的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