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挽救生育率,韩国政府拼了丨漫热点
韩国2023年出生人口再创新低,仅23.5万人。2020年起,韩国总和生育率一直在世界排名垫底。 生育率连年走低,生育政策上的投入却一路走高。近年来,韩国各级政府屡出奇招,发钱、发券、发文都是为了生娃。韩国一项研究表明,2015年现金补贴鼓励了56万名新生儿出生。 -
初婚就奖1000元:浙江常山鼓励婚育试验引争议
常山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由于初婚补贴政策发布后民众反映意见较多,目前暂时不对外进行政策说明,但这个补贴政策会按照实施细则要求继续推进执行。 常山县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2022年,全年办理结婚登记数从2184对连续下降至1208对,降幅达到44.7%。从人口结构上看,处于生育旺盛期的18-34岁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8.2%。 “要趁着传统的婚育观念还在,找到合理的政策路径支持和鼓励结婚。从更宏观的层面上,通过改善经济环境、减少企业对女性的歧视,增加年轻人对未来稳定性的预期,从而营造一个生育友好型的社会。” -
每月几百元,领到生育补贴有多难?
目前各地自行探索发放的育儿补贴标准并不一致,部分地方的补贴金额较低,且申领条件中对夫妻双方户籍、社保缴纳情况、新生儿出生时间有较多限制。 “生育就像一个金字塔,有了一孩才能有二孩和三孩,如果只把生育补贴的重点放在三孩上,那政策可能就会像一个被束之高阁的花瓶。” “各地应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友好政策,不仅包括生育、养育和教育,还应包括婚恋、住房、医疗、就业、税收、养老等整个生命周期的一条龙的支持政策。”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
人是万物的尺度,生育率关乎价值观
育儿补贴是降生育成本,但生育成本再怎么降,只要生育收益上不来,对城市居民生育率的提振意义有限。生育收益包括金钱收益与非金钱收益,前者主要是养儿防老的考量,但社会化养老给了大家“自己给自己养老,不需要子女养老”的错觉,已经极大削弱了这一诱因;后者是天伦之乐与履行家庭责任的成就感、圆满感,需要特定的理念、价值观才能维护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20日《南方周末》) -
“生娃发钱”,多地鼓励生三孩,措施不断升级
补贴力度更大的要数黑龙江七台河,如果新生儿父母没有工作还发放工作补贴。 三孩政策落地后,北京、河北、浙江、河南、山东、湖南、重庆等地进一步出台了鼓励生育的配套措施。 -
长沙育儿补贴惠及“三孩及以上”:改变观念导向需拿出切实诚意丨快评
通过生育补贴降低生养的直接成本,在全面三孩政策落地之后,各地纷纷尝试、蔚然成风,值得观察。目前尝试者有经济发达的地方,也有经济落后的中西部,补贴有额度可观的,也有象征性的。其中,对经济落后地区或经济紧张人群提供额度可观的补贴,很可能对于提升生育率会较为显著。当然,生育补贴的初衷还是生养出更多的未来生产者,而不是纯福利消费者,补贴力度与范围如何控制,颇为考验政策及执行。 -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谈优化生育政策:建立托育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在短期内现金补贴肯定会有效果,也是个很好的方法,应该继续鼓励各地采取这种政策。不管长期还是短期,只要鼓励总是有利于生育。 就业机会不好,工作收入还很低,因为生孩子发了3000块钱,他过了几天还会走,所以你真正要留住人才,我觉得还是在经济上要有很好的发展。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0到3岁托育体系的建设,是有针对性地在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妇女上班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她才可能愿意生孩子。 根据欧洲经验,物质鼓励并没有多大的效果,而养育责任分担和性别平等政策的推进反而提高了妇女的生育意愿。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18日《南方周末》) -
每生一个补九万,须母乳喂养:一个村庄的育儿补贴尝试
在已有公开报道里,黄竹根村应该是全国首个尝试“育儿补贴”的村庄。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间,共支出330万元,村族中共诞生了100个新生儿,同比增长约30%。 村中的年轻人,大多缺乏生育多胎的意愿。林朝峰说,身边的同龄人也是只有一两个孩子,他最大的顾虑是育儿费用。“要读书,要培养,还是蛮多钱的。” 辖区内的林氏家庭,也只有长居本村者,方有申领资格。这一点曾经引起部分林氏族人的不满。“这个是给经济相对困难的人的钱。”林琨反复解释。 由个体出资的育儿补贴计划,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指定要用母乳喂养。”林琨严肃地指出,不喂母乳的不予以资助。这一条是“老板”多次重复提及的。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18日《南方周末》) -
低生育率如何重新雄起
有人说:给予家庭足够的生育补贴,不信生育率上不来;生育率没上来,只能说明补贴的力度还不够。这种想法是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