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命题到统考,考研大变局
中游高校用统考卷的比较多,一头一尾的学校自命题居多。好的学校目的是选拔人才,自命题难度很高。而尾部高校采用自命题是为了招揽生源。 研究生本应是选拔性考试,更加开放的题目和多元综合的考评方式,才能选拔出理想的生源。但初试用同一张卷子,更多考的是应试能力,“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还要像准备高考那样去卷,使得大学高中化”。 -
废止“五年一学位”,“张家港到处都是学区房”
依然要按照房子所在地就近入学,但不再受五年学位占用期限制。“实际上是对原来限购限售政策的松绑。” 此次出台的政策与刺激房地产关系不大。主要是随着学位增加和生源减少,张家港目前基本能够满足入学需求。 “学区房降温的趋势已经出现了,现在入学需求减少,越来越多的地方会取消学区房限制政策。” -
应对人口变化,教育部提出发展综合高中等多项举措
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促进学校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 统筹使用中职学校的资源发展综合高中,还有助于应对今后到来的生源波峰。 -
四川大学一次性撤销31个专业为哪般?
今天的四川大学由于是合并了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和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学校,专业门类比较多,包括这次拟裁撤专业在内,本科专业高达143个,仅建筑与环境学院此前就有10个专业。 像四川大学这样的985高校,主要还是考虑招生,也就是前端的生源市场竞争。 -
为进“海淀六小强”开始考CAE:小升初为何越来越卷? | 快评
名校的实质在于要有好的生源,好的生源是第一位的,名师是第二位的。在这个意义上,就近入学时代、密考时代的名校,真正支撑名校声誉的是通过密考过关入学的优质生源,他们才是名校声誉的生产者,通过就近入学+抽签或实质性的关系铺路+形式上的自主招生入学的两类学生是名校声誉的消费者。 -
县中衰落是因为大城市中学“掐尖”吗?如何看待优质生源外流 | 快评
大城市化意味着父母离开农村、小城镇与中小城市,去大城市工作与生活,这些家长在当地都算得上能人,相当一部分能在新的城市置业,并把孩子带过去,更不要说越来越多的地方租房也可入户,这些孩子就会在大城市读书。这当是县域优质生源流向大城市的主要机制,大城市中学“掐尖”所起的作用当是次要的。 -
印度即将成为世界留学生第一生源国?| 议教
目前,虽然中国的赴美留学生总人数与占比仍然位居各国第一,但仅领先印度两个百分点。2023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继续下滑0.2%,印度赴美则大幅增长35%。 其实近10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的增量一直在下降。我们基本可以确定,2024年,中国将彻底让出美国第一留学生源国地位,印度实现对中国的超越。在英国、加拿大等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中国留学生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下滑或者增长乏力,印度则在全面赶超。 -
虎扑“高校评分”爆火:哪些才是一流大学的硬指标?丨快评
除开那些测评中经常用到也容易变味的指标之外,生源质量、校友成就、同业认证、就业市场认可,这些才是难以动摇的硬指标,也不是靠着投机取巧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步快上的真指标。 -
为什么要学英语?
很多研究都发现,农村学生在高考中选择物理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理科生比例低于城镇生源。这是因为理工科,特别是物理的辅导,是需要学生与老师的高强度交流的,还需要各种实验设备,而英语,特别是应试英语,没有需要。语言学习无非是多读、多听、多背,熟能生巧。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英语环境的成本非常低。 -
“入学易”,“招生难”:人口负增长下的幼儿园加减法
自2017年开始,全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都比前一年减少100万到200万,每一年出生人口的减少,都会体现在三年后的幼儿园生源缺口上。 202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约177万人,这已是在园幼儿人数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较上一年减少5610所,幼儿园数量出现200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如果生源不足的那一天到来,他们也许只能效仿乡镇公办幼儿园的经验,每天用校车接送孩子,保证适龄儿童有学上,将幼儿园重新调回到公共服务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