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入银行代销货架 私募基金“绕道”路窄
对比此前征求意见稿银行被禁止“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的条款,6号文并无此项规定。 新规之下,涉及私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在商业银行的代销准入之路更为艰难。 在标准化资产里,信托产品扮演的多是“绕监管”的通道作用,要么是替理财产品平滑净值,要么替私募绕道银行代销。以投研为代表的主动管理能力是信托业一直以来需补齐的短板。关乎居民51万亿钱袋子,债券牛市会延续吗?|2025年投资市场展望③
基于对2025年宽松货币政策及增量财政政策的预期,被调研机构无一家做出“债牛”行情已经结束的判断。 判断债牛的重要原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2025年,央行将陆续推出降低存贷款利率(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等举措。机构配债需求旺盛仍将延续。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平滑机制逐步整改落地,理财产品失去了应对未来债市下跌的“缓冲垫”,组合价值的波动将明确反映在净值上。“银行理财要对投资者负责,没能力就不要做”|圆桌派①
“通道化”产品透过“削峰填谷”的方式“掩护”产品收益,或存在不同产品间利益输送或风险共担的情况,有违资管新规相关要求,应予以杜绝。 银行理财子公司牌照发放的节奏正在收紧。这意味着监管层正秉持对相关业务的高标准准入门槛。 从资产配置角度而言,理财产品的确定性收益与长期低波动难以兼得,但这与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固有认知及追求稳健回报的现实需求存在冲突。4万亿元存款“大搬家”,拥挤的理财市场面临资产荒
2024年4月份,人民币单月存款一改之前8个月连续正增长态势而掉头向下,存款余额骤减近4万亿元,减少额为去年同期的8.5倍。 2021年至2023年,六大行公司活期存款平均付息率由0.83%上涨至1.04%,走势与广谱利率(系列利率指标,主要指央票利率、基准利率以及银行间拆借利率等)相反,亦与个人活期存款利率逐步下探的趋势相左。 从银行存款体系离场的资金依然遵循了其固有的风险偏好,安全系数高且收益有优势的现金管理类及固收类产品受到投资者追捧。 2024年以来,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有所回暖,成为存款搬家的主要去处。但在债市收益率已处历史低位且资产荒的压力下,理财产品收益或下行,因调整配置策略伴生的风险及收益属性也可能发生变化。四万余投资人等待兑付:河南永城首富陷资本危局
最新数据显示,海银控股分销的理财产品总交易额为798亿元,客户数量达15.3万人,活跃客户达4.66万人。 有些发行主体、管理主体和底层资产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有自融之嫌。 当务之急是由监管部门进驻,审计海银财富的实际资产负债情况。在此之前,具体处置方案恐难出台。市场波动中,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为何显著下降?|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⑥
尽管公募基金规模首度超过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但从服务客户角度而言,银行理财优势明显。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 2023年一季度,银行非货币基金代销市占率已跌至47.16%。同期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在非货币型基金中的份额扩张至34.17%。可见,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在非货币基金市场优势更甚。 资管机构过去重视“投”而忽视“顾”。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和投资者保护执行不到位。“阳光红安全”净值腰斩:风格大漂移,如何监管?
“阳光红安全”投向及持仓与宣称主题经常漂移甚远,重仓资产与合同约定投向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无论光大理财旗下权益产品何时发行,无论旗下产品发行时主题型产品对应的行业是否为热点,光大理财旗下的权益类理财产品都告浮亏。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仅规定“按照与投资者事先约定的投资策略、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方式,”并没有对投资比例进行规定,也没有相关罚则。高收益,流动性好,还安全?“马甲理财”流行意味着什么
受限于监管对于同业存单的规模限制,想要快速吸纳存款的银行,只有寻找保险资管等机构销售大额存单。 理财子公司愿意通过保险资管的方式购买他行存款,虽然多一道手续费,但相比直接购买同业存单,最终投资收益高了不少。 “这类套着保险资管的理财产品,与其说本身有什么风险,不如说它掩盖了真正的风险。”《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参加人可享受税收优惠
账户里的资金可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 假设每年缴纳12000元养老金,这部分将免缴个税,养老金账户因投资产生的收益也将免征资本利得税,唯一的缴税环节是在提取时,需按3%税率缴纳个税。 资管新规实施之后,绝大多数金融产品不再有保底收益,包括养老金融产品。从理论上说可能会亏损,特别是在短期内。但个人养老金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可能获得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增长49%,当代年轻人是如何理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