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物业称不可能先救明星”:把水搅浑、泛政治化岂可用于危机公关?
有论者形象地把如今网络舆论场形容为“一个巨大的蛐蛐罐”。简言之,在这个蛐蛐罐中发生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挑动一场对立和混战来消解。对立一旦形成,问题的肇事方即可全身而退。混战如果天长日久,那么那个最初引发混战的问题也可能会被遗忘。 “文科生VS理科生”“南方人VS北方人”,还有最经典的“男VS女”,这套斗蛐蛐大法的一次又一次的奏效,也在一次又一次拷问这个舆论场上的每个人的灵魂:“我们真的是这样的生物吗?” -
高考672分报“二本”:“心动的只有编制”
浙警毕业的学姐回校告诉她们,女生上浙警是很好的选择。对方在当地派出所干内勤,工作轻松,待遇很好,每个月还能跟朋友们旅游。这种确定性也让她心动。 在新高考之后,理科生也能报考大部分的文科专业。而偏文科的科目组合选择专业的空间,要明显小于偏理工科的科目组合。 -
为什么要学英语?
很多研究都发现,农村学生在高考中选择物理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理科生比例低于城镇生源。这是因为理工科,特别是物理的辅导,是需要学生与老师的高强度交流的,还需要各种实验设备,而英语,特别是应试英语,没有需要。语言学习无非是多读、多听、多背,熟能生巧。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英语环境的成本非常低。 -
千万人的教师资格证考场:非师范生过“独木桥”
“近几年来报名的考生越来越多,今年可以说是猛增。而且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非师范生。” 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中,中小学教师首次上榜。 清华大学理科生阳宁原本的计划,是回家乡的国企上班。但最终,他以36万年薪,去了一家在线教育平台当物理老师。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文科生很受伤:文科生真的没“前途”吗 ?
文科生“忍气吞声”了三年,想着到了高考“一雪前耻”。不料,理科生更容易考上本科。 文科生的难处,还没结束。毕业时分才发现,工作难找,起薪更低。数据显示,本科生就业率较高的前50位,理科专业占了82%,其中前10位全部被理科专业占据。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文科生真的没“前途”吗? -
文理分科也没什么不好
一个文学素养不太高的理科生脑子,终于在新的学期里找到了航线,一度觉得顺畅了许多。 -
多几个喜欢历史的理科生
由于自己是一个理科生,历史课早已被纳入“副科”之中。 -
理科生读点人文
学科有文理工之分,但生活是没有学科之分的。我想,作为理工科生,能够在有限大学四年中,多读一些人文书籍和听一些人文讲座,无疑有助于个人素质提高和成长! -
理科生作家乔尔达诺的战地故事
“战争是一剂毒品,它会让人上瘾。”带上“上瘾”的想象,2010年12月,28岁的意大利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随意大利军队去了阿富汗,在那里待了十天。从阿富汗归来,乔尔达诺用了一年时间,把自己的体验套进虚构的角色里,写成小说《人体》。但《人体》并非一部战地小说,脱下战争的外衣,核心其实是“致青春”。 -
算计托尔斯泰
文科生与其抱怨理科生,还不如把中学理科课本温习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