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广场表达如何达到理性?
2012年“9·18”前夕这一轮抗议日本钓鱼岛政策的游行示威,可能是二十多年来,中国最为声势浩大的、持续最久的街头行动。从9月16日晚开始的各大网站,到第二天的传统媒体,包括《人民日报》,都在“肯定公众的爱国热情”的“原则”下,批评了打砸抢烧等负面表现。微观中国(20120920)
这一周,微博上最热的事情是内地多个城市发生的保钓游行,在2012年9月15日至16日,一些城市有不法分子打砸抢烧,但也有一些城市如广州发出了非暴力的理性声音;在理性爱国的倡导下,各地的9·18游行“无恙”,不复有前几日的乱象,说明理性与和平有市场,是主流。理性爱国第一步:搞懂什么是日货
钓鱼岛问题引发国内反日情绪高涨,纷纷呼吁抵制日货,那么什么是“日货”?抵制要搞清楚对象,否则受伤的是中国不是日本,就令亲者痛仇者快!日货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火炬传递】合肥:我们都是爱国者
司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不是说绝对不要用日本货,但同样的产品,能不用就不用。”他看着前面拥堵的交通,双手把着方向盘,“理性爱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