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18岁之前的教育不应该是淘汰赛
别把竞争变成内卷。就像在经济学领域发表文章,只是看着别人的选题好发论文,自己也去写,这就是内卷,因为人家已经做过了。 教育问题是与社会公平的建设联系最紧密的。在一个现代社会,教育是每个个体成为完整的人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东西。 100年前,18岁就需要结婚、工作。现代的孩子普遍晚熟,不能拿老眼光去要求他们,让他们14岁去读技校,18岁就去工作。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6日《南方周末》) -
现代经济学的因果推断革命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因果推断的了解比以往历史中的总和还要多。” 卡德发现,无论是古巴的这些非法移民到达后不久,还是在几年以后,这些非法移民并没有影响到当地人的工资水平。 他们通过一个人的出生季节不同巧妙地构造了一个自然实验,从而回答了“多读一年书会带来多少收入”这个教育和劳动经济学中的难题。 -
文化日历 | 3月9日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部著作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后来的经济学家基本是沿着亚当·斯密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马克思从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提出“用计划经济理论解决”的思路;凯恩斯则提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调节的方法。 -
章小蕙变身网红博主,是名媛的衰落还是进化?
到了现代社会,有学者注意到了一个新的经济现象——“名媛经济学”。很多名媛已经不是通常媒体报道的闲散度日,没事就泡party晒太阳的豪门富二代。 -
“罗斯是沙普利的果实”
这两个教授拿诺贝尔奖是非常恰当的。我看到,诺贝尔奖委员会是强调他们做匹配的理论。这个奖应该三个人分享,包括原先加州大学的戴维·盖尔教授,他已经过世了。沙普利和盖尔做出了理论方面的结果,而埃尔文·罗斯这几年在很多实际应用方面落实了,这是一个实际的贡献。 -
他们不时髦,但对基础理论贡献大
从经验看,诺奖就是要遴选一些在技术理论方面有贡献的经济学家。这些人往往在学界以外都不是那么有名,通常默默无闻,再比如说做博弈论、机制的设计,很小的圈子才会知道。我觉得诺贝尔奖,特别是经济学奖,专门会挖掘这些人,因为他们的争议最小,而且在社会科学里面对基础理论有贡献。 -
“老战士”为什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8年来,经济学奖6次授予博弈论的大师和与博弈论关系最密切的信息经济学的大师,可见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主流发展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