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处不一定孤独
独处与孤独存在较弱的关联,但独处时间过长,一天当中超过75%的清醒时间都独处的话,总体的孤独感会特别高。 -
他们为什么钟情钓鱼?享受孤独是中年男人的治愈术
为何能“治愈”呢?山水之间的清平之乐是其一,与己独处、逃离尘世是其二。 人到中年之后,职场的压抑氛围几乎难以逃脱。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比之年轻人,中年人被上司PUA的几率要大很多,因为中年人相对缺乏退路。此时,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还要面对家中烦心事的挤压。老朋友告诉我,岳父重病需要他们劳心劳力地照料,而他收入又下降,压力很大。至于家庭窘迫状况的影响、夫妻矛盾的积压、孩子“成长的烦恼”和父母“常不如意”之间的激烈冲撞,皆让一个中年男人时时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释放情绪、重新上路,就成了一种必须。 -
艮岳遗珠看不足,但留风月伴斯园
在苏州这个人间天堂,几乎每一个园林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故事在园子里留下痕迹,又赋予园林以生命。 古银杏华盖亭亭,残叶年年飘落、满地翻黄,冠云峰跨过千年的历史烟云飘然孑立。故园独处,书画自娱,不欲知秦汉以后事……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 -
现代人丧失独处能力了吗?
独处的终结,是指当下的技术时代,人们过度担忧错过,害怕遗忘,无论如何要混个脸熟,已经没法享受独处。 -
小年轻们为了在网络上“出租”自己,搬出了十八般武艺
这两年,小年轻们突然流行起在网上“出租”伴娘了,五一、十一假期“出租伴娘”的交易量一直水涨船高。用豆瓣搜索“出租自己”,除了陪逛陪聊陪看电影,还有人出租自己的手艺、学识、经历甚至是时间。 从一人食一人居一人观影的“小情调”到七夕让你与世界为敌的“孤寡蛤蟆”,这届年轻人一边享受独处,一边又想摆脱孤独,与之伴随的“孤独经济”也逐渐向“陪伴经济”倾斜。 如今,“出租自己”已然成了时下非常流行的网络兼职形式,而依托网络做兼职,年轻人想到的却不止这些。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这届年轻人的各种神奇职业。 -
社恐真是一种病:青少年高发,治疗遇“绊脚石”
一项焦虑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焦虑障碍占4.7%,仅次于流行率最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目前社恐患者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和心理治疗。 疫情期间大家减少外出,外出戴着口罩,社恐患者感觉“更有安全感”,“一部分社恐患者更勇于来医院就诊了”。短期来说,独处时间增加,减少了患者社交压力,但当患者长期独处,得不到外部刺激或者训练,可能还会加重症状。 精神科医生刘振东执意使用“受访者”而非“患者”“病人”这样的称呼。他不想给这些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同时他也意识到压抑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是治疗路上的“绊脚石”。 -
为什么你经常坐在马桶上思考,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卫生间里的时间达到35分钟,并且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增多。“上厕所独处,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但是任何方法都要适当使用,一旦产生依赖就必定会有影响。”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吗? -
年轻、社交、专业化——14万中国“鸟人”图鉴
作为一个户外集体活动,观鸟“让人独处同时,也不感到孤独”,既适合社恐,也适合交友甚至相亲。 鸟的家在天地间。“天地间是什么概念?无论什么温度、风雨多大,对于它来说都是家。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它的本事,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风来了、雨来了,它没地方躲也没地方藏,不管零下几度、零上几度,它都得在那个环境里。”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8日《南方周末》) -
林沛理|过去的一年,我靠这三本书捱过孤独
在疫情肆虐、人与人的距离愈拉愈远的大环境下,“独处”不用寻求,自己也会像债主那样找上门来。 -
冬奥之路 | 讲述:一个超前谋划的“遗产计划”
奥运会不只是体育的盛宴,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它能如何与城市、国家和这里的人们紧密联结。因而,面向北京冬奥会,我们不仅要谋划2022的“双奥之城”,更要为未来埋下伏线。 在申办和早期筹办就融入遗产理念的基础上,2017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在总体策划部设立了一个单独处室——遗产处。也就是说,在距离冬奥会开幕还有将近4年半的时候,奥运遗产的规划管理就全面提速,努力让所有筹办领域形成合力,共同给未来留下丰厚遗产。 刘兴华是这个“遗产小分队”的领头人。他们关心着筹办的每一个环节,从场馆赛后利用、冰雪运动推广、奥运人才选拨、城市高质量发展,到志愿者培养、观众服务APP设计……作为一名摄影发烧友,刘兴华还义务当起了冬奥摄影师,用镜头记录筹办点滴。他的作品很多被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平台、国际奥委会、媒体、场馆业主采用,成为了冬奥“门面”。 以下是刘兴华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