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看露易丝·格丽克爆冷门
敢吃火锅猪脑花的诺贝尔文学奖诗人离开了
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的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近日去世了。当几位瑞典客人皱起眉推辞猪血和猪脑花时....追忆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去世了。对一个诗人来说,肉体的死亡若能够换来精神——诗歌——的不朽,无疑是莫大的幸福。《授奖词》里引用的两首诗
手来回搬弄发声的重量,仿佛我们在抓摸配重/试图打破秤杆可怕的平衡:痛苦与欢乐正好半斤八两。颁奖晚宴上特朗斯特罗姆的妻子莫妮卡的答谢词
托马斯16岁那年便开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写作。当老师的课一旦变得比平常更具有挑战性,他们之间就彼此传递笔记和诗歌。没有答谢词的颁奖礼
他没有像通常的惯例那样接下来致答谢词。他坐着,用左手翻弄纪念章,露出幸福的笑。音乐厅响起他喜爱的音乐家舒伯特的乐曲。瑞典学院给特朗斯特罗姆的授奖词
特朗斯特罗姆是为数不多的一位在世界文学舞台具有影响力的瑞典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六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很多地方成为意义重大的诗歌文本。【2011诺贝尔奖·文学】关于特朗斯特罗姆的记忆碎片
我问《风暴》一诗里的花楸树的果子,能否把它译成“桔子”,“因为中国读者恐怕绝大多数都不知那是什么植物”。托马斯听了说:“可以。翻译是再创造!译者应该享受他的自由。”【2011诺贝尔奖•文学】李笠致特朗斯特罗姆的两首诗
天色转黑。远方的瑞典语从电话里到来/无法听懂的词。沉默。“好!”/这是特朗斯特罗姆。【2011诺贝尔奖·文学】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选
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转瞬间点燃青草。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亮着灯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