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泰的风:纵马穿行喀纳斯河谷
牧民多腼腆谦恭,但上了马,便生出一副坚毅果敢傲睨自若的神态,因为马上的人生是由他全权驾驭的。 纵马驰骋,乃是骑手最大的快乐——要知道,马在缓步走或者小步跑时,身体起伏明显,骑手容易感觉颠簸;一旦奔跑起来,其后腿有力推动,前腿轻盈迈步,形成流畅的运动节奏和自然的悬浮感,平滑了马身的起伏,加上骑手在马匹飞奔时夹紧马身,臀部与马鞍协调运动,与马的运动节奏保持同步,因此也就感受不到颠簸之苦了。 -
阿勒泰:从荧屏到旷野,“草原20分钟”与“游牧经济”的畅想
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家,与哈萨克族牧民在阿勒泰守望相助。该剧在社交网络好评无数。有观众留言:“看完最后一集,有种在新疆旅游结束后的失落。” “取景产业”的利好并不仅仅停留于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及对旅游业的加成。其背后的影视服务产业,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专业化、分工化的产物。 《我的阿勒泰》可以说是新疆阿勒泰地区一次成功的区域形象营销案例。除了发展文旅,新疆阿勒泰从城市经营的角度看,产业及经济是否有别的出路? -
南疆的夏与冬
穿迷彩服戴毛皮帽的塔吉克族牧民赶着牛羊在金草滩中慢慢地走着,服装是现代的,那份笃定则是千年不变的风景的一部分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纯种雅利安人”理论的破产:欧洲人蓝眼+浅肤色+金发从何而来?
从基因检测上看,早期欧洲农人的父系,大多被印欧语牧民取代了,但母系还留下不少。这似乎暗示印欧人曾经对欧洲农人杀男劫女。而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欧洲火灾频发,大量农田和森林被烧成了草地,同时墓葬中发现了鼠疫杆菌——学者们因此推测,印欧人在欧洲扩张如此成功,是通过纵火毁掉了早期农人的家园,并带来了非常可怕的瘟疫。 至此,欧洲终于集齐了蓝眼+浅肤色+黄头发,希特勒心目中“纯种雅利安”的形象诞生了——可惜这形象既不纯种,也不雅利安,是妥妥的混血产物。 -
索南才让:写最后一代游牧人的故事
他肩负亲身的经历、父辈的记忆,连同成年后外出务工打拼的生活碰撞,若干年后带着混杂的目光回到家乡,因此绝不满足于记录表象的异样风光,而是站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探讨牧民的精神变化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02:7
高原上的牧民摄影师:与雪豹一同成长
2023年8月4日,纪录片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上映。次丁、达杰、更求曲朋——三位藏族牧民摄影师在雪豹纪录片中贡献了许多珍贵的镜头。他们记录的是自己的家乡: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牧民熟悉家乡的地形和气候,在高原如履平地,还有锐利的“鹰眼”,还有谁比他们更适合拍摄雪豹呢? 画面:奚志农、次丁、达杰、更求曲朋等摄(受访者提供)、《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宣传片。 -
拍雪豹的牧民摄影师,在镜头里重新认识家乡
次丁、达杰、更求曲朋——三位藏族牧民摄影师在雪豹纪录片中贡献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牧民熟悉家乡的地形和气候,在高原如履平地,还有锐利的“鹰眼”,有什么人比他们更适合拍摄雪豹呢? 牧民的摄影作品走出了家乡,到大城市办了影展,还获得了奖项。更多人加入了,当地共有四十多位牧民拿起了相机,摄影在昂赛变得时髦。奚志农发现,“之前挖虫草赚到钱后,牧民们想买排量更大的摩托车,如今变成了相机和镜头”。达杰的女儿康卓甚至在7岁就拍到了雪豹,成为最年轻的雪豹摄影师。 三江源的雪豹引人关注,它们像雨伞一样,保护它们也庇护着藏狐、兔狲、藏棕熊、鼠兔、斑头雁等邻居们,因为所有生命共同享有这里的雪山、蓝天、河流、峡谷、森林、高山草甸等栖息地。电影里也有这些动物的身影,所以电影起名为“雪豹和她的朋友们”。 -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廷·巴特尔:生态好牧民富是我的初心使命
-
俄罗斯冻极之旅:从伯力到雅库茨克
这里是西伯利亚寒潮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股寒潮最远可以肆虐岭南形成降雪,导致我国所在的东亚大陆冬季比同纬度的西欧、北美都要冷得多,并间接地造成了我国北方森林覆盖率极低、游牧民族长期袭扰农耕地区等历史问题。 哈巴罗夫“探险队”的起点就是雅库茨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雅库茨克也算得上是近代中俄关系变迁的起点。 此文是刊发于2022年4月21日本报地理版《俄罗斯东极之旅:火山塑造堪察加》的姊妹篇。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19日《南方周末》) -
古代游牧民族天天吃肉、身材高大?这是一个流行的谬误
大抵鞑人身不甚长,最长者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者。其面横阔,而上下有颧骨,眼无上纹,髪须绝少……惟今鞑主忒没真者,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人物雄壮,所以异也。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24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