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煤炭的冬天
“煤改气”之后,周丽的首要感受是,“再也不用半夜起来穿厚衣服添煤”,手也干净了很多。全国已有接近四千万农户完成了清洁供暖改造。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感慨,“世界上从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工程,说是环保工程,其实也是民生工程”。 一份2065户农村居民参与的调研显示, 75%的家庭表示,即使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也会同时使用煤炭、秸秆、薪柴等能源取暖,能接受的清洁取暖费用在2000元以内。只有7.7%的家庭表示,不会再烧煤烧柴取暖,能接受3000元以上的费用。 “经济条件较差的用户更注重取暖成本,经济条件较好的用户注重取暖品质,要求方便智能、干净舒适。因此,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用户,提供不同成本、不同品质的技术、设备和用能系统已是大势所趋。” -
居民供暖宜煤则煤宜气则气
近期中国因为部分地区“煤改气”未能及时完工等问题,导致部分群众冬季取暖受到了影响。 -
人民日报:煤改气要统筹兼顾 别让百姓挨冻过冬
如何优化公共政策的价值排序,让政策从制定、落实到反馈、调整的全链条充满民生温度,是非常值得省思的时代课题。 -
发改委、环保部紧急开会发函,煤改气的气从哪里来,该怎么用?
由于冬季煤改气需求增多等原因,LNG(液化石油气)价格大幅上涨。2017年12月4日,在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下,各地发改委召开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要求企业加强价格自律。 -
“煤改气”糊涂账 发改委一月三道严令
由于“家底”不清,各地“一哄而上”,“煤改气”这一被地方政府视为治霾利器的工程,正被政府指为加剧气荒的元凶,被学界指为将产生更多的氮氧化物,恶化PM2.5状况。 -
燃气电站 英雄气短
燃气电站固然能成糟糕空气的未来拯救者,但天然气能否供得上,气价能否被接受,依然是横亘在“煤改气”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一旦燃气成本上涨,消费末端的承受能力就会遭遇挑战。过去半年中,长春、苏州、天津等地酝酿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已引发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