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濒危等级下降,大熊猫还需要保护吗?
有近2/3的大熊猫小种群,面临灭绝风险。 在大熊猫小种群中,以四川小相岭、九顶山等区域的大熊猫孤立小种群尤为值得关注,这些区域大熊猫种群数量较少、增长相对缓慢,是大熊猫中的“贫困户”。 -
低生育率的首尔正在吞噬韩国?“老鼠宇宙”实验启示大都市之殇
韩国经济起飞没多长时间,就来到了人口即将寂灭的临界点,首尔会不会成为人类版“25号宇宙实验”?能给旁观者什么启迪或警示?或许,人类的智慧将使自己避免“The Mouse Universe”厄运?未来人类再也无需父母,而只需要精细胞、卵细胞、遗传工程、人造子宫、AI教师、机器人保姆?如果真有“人间25号宇宙实验”,那意味着灭绝?还是文明跨越性新生?疑问似乎太多了,让我们以哀矜之心,静看首尔和韩国的未来有无转机吧。 -
用“发毒誓”规劝学生学习?我想到了马二先生与灭绝师太
不能否认,那些为当事老师叫屈的评论也许是他们独立思考得来的结果,但是我不禁要问这些网友:假如您的领导或者老板也像那位当事老师一样要求您起誓:在办公室里,只能想着工作,否则死全家。您该如何应对? -
恐龙灭绝的新细节
最新研究表明,希克苏鲁伯撞击后产生的尺寸在0.8至8微米的硅酸盐粉尘在触发恐龙灭绝的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早期的人类差点灭绝,还不止一次
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在早期曾经历过两个濒临灭绝的时期,其间幸存于地球上的人口也差不多,都只有一两千人,但时间点差异较大,一个是在81万年前,一个是在7万年前。 -
秘鲁危机:“种族灭绝”背后的利马精英与原住民冲突
在众多秘鲁南部原住民心中,首都利马是被混血儿和白人构成的“精英阶层”掌控的世界,而卡斯蒂略的“闯入”打破了这一固化的阶级形象。这也是在任期内被弹劾三次的他能够受到抗议者“拥护”的原因。 -
人类史上首次“行星防御”:“三体”科幻场景成真,未来已来?
宇宙微尘每天都落入大气层,直径米级的小天体每年都有十次左右撞击,而城市大小的、足以造成生物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约为6000万-7000万年一次,上次是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那颗。所以,主要大国的科学家和航天界均已开展了“行星防御”项目的研究。 -
02:7
小熊猫——“我很可爱,但我濒临灭绝”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被定为“国际小熊猫日”。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入“濒危”等级,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过去半个世纪,由于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小熊猫的种群数量减少了40% -
长江鲟重现野外?关于野外灭绝的两个误区
“野外灭绝是说长江鲟在自然界没有自然繁殖了,并不是说野外没有长江鲟。”根据IUCN的定义,野外灭绝有严格定义。专家推断,这次发现的长江鲟是“一尾人工养殖的长江鲟”。 放流后的长江鲟单纯能在长江中生存并不意味着种族重建成功。重建长江鲟自然种群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大规模的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但是从目前来看,“长江鲟在野外还没有建立稳定的野外种群”。 -
作别白鲟:苦追十九载,难逃悲剧;水生物种,频亮红灯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答复南方周末记者称,长江鲟和中华鲟等物种濒危程度加剧,说明栖息地功能受损等影响因素仍未消除,长江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仍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如果重新发现灭绝物种,或人工繁育和放生重新建立了野外种群,并且有相应证据,IUCN红色目录级别就会随之调整。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对白鲟进行人工繁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一直在做技术储备,期盼哪一天它回来了、出来了,我们能帮助恢复种群。”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