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到英国“炸街”,三百年潮汕英歌舞如何频频出海?
-
01:31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丨那年今日
1917年8月9日,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一个儒商之家。据他说,家里曾是当地首富。父亲为他取名“宗颐”,是期望他学习儒学宗师周敦颐。他没有辜负期望,成为了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国学大师。学术界有“南饶北钱”(钱钟书)和“南饶北季”(季羡林)的说法。饶宗颐精通甲骨文、古文字学、上古史、艺术史、诗词学,乃至书画音律,至百岁高龄仍笔墨挥洒不息。他还通晓英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言文字,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代表作有《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词集考》《敦煌书法丛刊》等。这些成就,离不开他“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观,要先立德、立品,再做学问、做艺术。他为人低调谦和,面对“大师”的光环,他说:“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方言“大师”与“大猪”谐音)。2018年2月6日,饶宗颐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 -
02:13
堪称水果界的螺狮粉,潮汕人为什么吃“酸”上瘾?
还记得被“老坛酸菜事件”支配的恐惧吗?近日,社交平台上一则大妈脚踩腌制青梅的视频一夜走红,引发网友热议,这这种奇怪的制作工艺,能做出人间美味? 这时候,潮汕人站出来了,这不就是最令我们上头的酸嘢水果嘛,好吃极了!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这种堪称水果界的螺狮粉到底有什么迷人之处? -
潮人·日常——那些再平常不过的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火爆全网的潮汕英歌:汉文明播迁岭南的古老战舞
潮汕英歌不仅有演练武艺、变化行军队列、对敌阵法等军事元素,也有极强的原始崇拜、祖先崇拜和道教元素在其中,英歌队伍在祠堂集结,祭祖后以鞭炮开道,舞步“踏罡”,其脸谱绘制则极尽李泽厚先生所说的那种“狞厉之美”,这些特点均体现了其“在祀与戎”的特点。 在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之后,英歌舞的表演目的也逐渐演变为祈福消灾和展示武力。英歌舞所需的道具、服饰精巧,流程复杂,英歌舞队伍规模的大小,彰显了村社、乡镇的富裕程度。 -
辜柳希:一片木雕就是一个故事
潮州木雕精美华丽,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从唐朝至今,在民间传统建筑多有应用,以整木雕刻、多层镂空的技巧著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人的湾区生活
“作为香港人始终相信,努力终究能挣脱困境。” “我在外讲普通话、回家讲粤语、跟潮汕的家人说潮汕话,一天之内‘不断’切换,”她乐在其中,“我觉得我是回归后的香港人的一个缩影。”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30日《南方周末》) -
虎年春节的潮汕,没有“营老爷” 丨记者过年
祭拜,是潮汕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围绕这些“老爷”的诞辰、忌辰,在每年正月,各村组委会还会专门举办盛大的“营老爷”活动,声势浩大。 只要参加了工作,就要给长辈、家族里的小朋友,或者是来拜年的小朋友发个红包,有不少朋友调侃,在外辛苦挣钱,回家过个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家的人,似乎也不太关心国际话题,坐下来谈论的都是家里长短、姻缘孩子,不喜欢常常总结、提炼或感慨,只在乎你又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吃到什么独特美食。 -
《带你去见我妈》,潮汕话电影的新路
影片抓住了潮汕文化中最基础性的一面,用朴实的表演唤醒了观众对真实的触觉——对潮汕人来说,家庭是什么,传统家庭如何走向现代。 -
时政微纪录丨秋临潮汕 粤来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