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药房”真相:爆火产品既非港产也非药物
这些自称“港货正品”的药膏、喷剂或口服丸,实际生产厂家均来自江西、河北、河南、福建等地,大多为外用保健用品,也有消字号抑菌液、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 香港卫生署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查询的两款产品并非香港注册的药剂制品或中成药,而“香港大药房有限公司”“香港大药房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也并非在香港获发牌的持牌药商。 “这些公司在香港注册,然后用带香港字样的公司全称组合一个图形,在内地注册商标,拿到商标权以后就可以授权给其他代工厂去使用了。”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协会在过去3年共接到130宗涉及内地网购平台买到怀疑仿冒药品或健康食品的投诉,其中包括货品包装与实体店所购买的不符,无法查核生产商资料等。危险的“消”字号鼻炎喷剂:戒不掉的神药,堵不上的漏洞?
南方周末记者送检的7款“消”字号鼻炎喷剂,检出同一种药物:萘甲唑啉。尽管血管收缩剂萘甲唑啉能在几秒钟内缓解鼻塞,但会在短期内培养起耐药性和依赖性,最终使患者患上药物性鼻炎。 一家“消”字号鼻炎喷剂厂商销售负责人坦言,以前都是往产品中添加激素,“后来有打假人大批量购买产品去送检,查得严了,不让添加了。我们现在找到了替代品,(添加之后)拿去送检是符合国家规范的”。 通过反复套用同一“消”字号批文,消毒品厂商可摇身变成消毒品代工厂以及代办消毒品备案的中介。一位“消”字号厂商透露,最低只需1.5万元就能帮客户完成全套备案工作。“消字号”面霜,致女婴成“大头娃娃”? 爆款婴儿护肤品的激素之谜
一些婴儿润肤霜实为消毒产品。“消字号”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但违规添加在业内非常普遍。 有医生总结出“避坑”指南:不要买名称里有“抑菌”等字眼的“消字号”产品;不要买“械字号”的湿疹产品;不要买暗示能治病的“妆字号”产品。 (本文首发于2021年1月14日《南方周末》)快评 | “大头娃娃”再现,婴儿“护肤品”是否有问题应尽快查清
“消字号”药膏,实际上是打着消毒产品旗号的“伪品”,而且,这类产品向来是违规添加激素的重灾区。婴儿护肤品如何监管,亟须明确。禁不掉的“消字号”神药:不在目录,却能“领证”,还包治病
“消字号”药膏属于软膏剂、乳膏剂,既不属于“消毒器械类”,也不属于卫生用品类,在《消毒产品分类目录》中更是难觅踪影。 对于高利润的“消字号”药膏生产企业来说,作为部门规章的《消毒管理办法》设定的罚则可以忽略不计。 要遏制非法“消字号”药膏产品蔓延,从过往案例来说,或可按假药论处。15年前,国内就有将“消字号”药膏判定为假药予以处罚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