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法不能以自行——新慈善法配套三规章解读
9月5日,修正后的《慈善法》正式开始施行。与新慈善法相呼应,《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完成修订发布,《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从法律规范层面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应加强对警方准司法权的制约和监督丨快评
在暂时不能将情节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作为轻罪纳入司法轨道的情况下,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应该重在加强对警方准司法权的制约和监督。此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截至日期为2024年7月27日。每一个人,都可以积极提交修改意见,让这部法律的修订,更能反映民意。 -
女子诬告男友强奸被判诬告陷害罪:为忠实于法律的检察官点赞丨快评
在日本,为了减轻性行为的法律风险,甚至出现了“性同意”手机软件,在发生性行为前,双方先在手机App上确认自愿发生性行为以及同意的时间、地点和行为方式。虽然这个App很可能是为了讽刺日本刑法有关性犯罪的最新修订的行为艺术,但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充分显示日本社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
“小修”之下,应急慈善专章入法
使用“引导”“鼓励”“提供便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柔性表述,显示了修法者对应急慈善自由的充分尊重。 这就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救灾过程中的社会捐赠款物是由应急部门管还是由民政部门管?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民政部门跟卫健委之间也面临着类似的拷问。 在《慈善法(修订草案)》二审时,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慈善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慈善领域的基本法,施行时间不太长。对大会通过的法律进行修改,多以采取修正方式为宜,没有在法律通过后较短时间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全面修订的先例。 -
“买大麻比买泰式炒河粉容易多了”,“大麻天堂”泰国18个月里发生了什么?
“在很多泰国人的认知中,大麻是毒品,现在突然变得合法,政府却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也没有告诉民众大麻是什么,究竟怎么样使用才是有益的。” “并不是所有的大麻都是毒品,那些THC含量低于0.3%的,是低毒乃至无毒的。” 2019年至2022年间的调查研究显示,尽管法律禁止娱乐性大麻使用,但泰国青少年吸食大麻的比例增加了十倍 。 “大麻产品已经满天飞了,相关法律还在修订和完善中,法律不健全为大麻种植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埋下了较大隐患。” -
质询书启动调查?日本自民党与“统一教”政治切割
从日本众议院网站公开的信息来看,岸田文雄政府的反“统一教”立法工作,包括修订《消费者合同法》,使个人更容易撤销与“教会精神销售有关的合同”,并可能依据《收养中介法》《宗教法人法》等法律对“统一教”进行调查。 -
银保机构被罚超亿,哪些机构罚金最高?
2022年10月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外管局及其派出机构共开出罚单超1亿元。涉贷业务问题最多,暴露风险最大;信息报送或披露方面,弄虚作假或不按规定报告等情况也较为突出。 10月,中国工商银行旗下分支机构累计收到来自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派出机构的8张罚单,总罚金额873万元,罚单数量、罚金规模均居行业第一。 银行理财业务也是大额罚单密集区。10月28日,银保监会对对兴业银行、农银理财、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处罚。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据此认为,各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金融监管最新趋势,特别是银监法等多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正在修订过程中透露的合规新要求。 -
时隔16年,银监法首度大修 释放什么信号?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通过对比现行银监法和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及现行各项规章制度发现,此次新增和修订的内容绝大部分已在银保监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落实。 对银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监管要求首次写入法律。其中,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的信息科技机构的监管首次被写进法律。 草案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资料、数据;“数据治理”作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首次写进法律,甚至包括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相关电脑系统进行检查的要求。 -
重构向上向实向善履责路径——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1)解读
2021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遭受挑战的一年。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影响;另一方面,气候变化、生态破坏、失业和贫困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不断加剧,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工商业组织已经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CEO调研报告》显示,51%的全球受访者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未来两到三年的最大挑战;在中国,52%的受访CEO持同样观点。 逆境之下如何突围,考验着企业的战略眼光和能力,也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即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该如何看待履行社会责任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2019年8月181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商业圆桌会议”上联合签署《公司宗旨宣言书》,提出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到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在全球渐成主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具有战略性,越来越关注实质性。 2021年,推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顶层架构更加完善: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增加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当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义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司职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国家鼓励公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旨在更好推动中央企业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在中国,履行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 -
室内是否应设“吸烟房”?重庆控烟新规引争议
“吸烟室的设置,不利于通风。在吸烟室吸烟,增加了感染、传播新冠肺炎的风险。因此,不主张,也不支持,在公共娱乐场所内、在公共室内设置吸烟室的做法。”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 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在第17条第一次提到“烟”的概念时,亦明确指出“含电子烟,下同”,有望首次在全国性法律中明确提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