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变先锋马军:环境大数据可以赋能企业转型
“环境问题规模巨大,成因复杂,解决需要公众广泛参与,而深度参与的前提是环境信息公开。” “我们负责任地使用数据,真正服务于公共权益,我们不是要打垮企业,而是赋能企业,善用数据对抗共同的敌人——污染。” “我们不要忘记当初是从怎样困难的环境中走过来的,空气、水环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要借助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解决方案,高效、低成本地维持这些成果。”- 10:45
生态环境部水司司长张波谈治水新思路
随着水环境指标的好转,我国治水思路正在发生变化。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概括为“一个转变,三篇文章”,即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同时鼓励地方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做好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考核、生态用水保障三篇文章。 专访生态环境部水司司长张波: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但水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不少明显短板,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按照“三水统筹”的思路,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要做到既坚守底线,又考虑行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过渡期,发挥标准引导和倒逼作用,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环保市场还远未饱和
“环保行业发展到今天,没有企业能一家独大,一定是百花齐放”。 中国的水环境治理还没结束,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来中国人如果喝直饮水,这又是一个新的方向。 从五年前开始,女性多了,特别是优秀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她们并不局限于行政类的岗位,很多都参与到了环保技术、方案、市场方面的工作。有些很重要的岗位,例如技术部门负责人,也由女性担任。治水“下半场”: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相当显著,但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比如一些地方生态用水的保障明显不足,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乡面源污染治理还存在瓶颈;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局面还十分突出。专访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许新宜:“水环境污染的拐点已经出现”
早年间,老百姓普遍还不太明白什么是环境问题。我是1978年入学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环境科学。当时我父亲问我:“你考的研究生是什么专业?”我说是环境专业,他就笑了:“打扫卫生的。” 太湖和滇池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进行生态修复。目前污水处理厂该建的都建了,管网该修的都修了,为什么还是污染?因为湖泊的自净能力比较弱。污水治理其实就是个“玩氧气”的游戏。水体自净能力,说白了就是溶解氧浓度,自净能力强的溶解氧浓度高。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水十条”颁布,我们真正迎来了环境保护的春天。随后,环境治理行动规模越来越大,环保投资强度也越来越大,再加上连续多年的环保督查,现在可以说,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拐点已经出现。2020年,安阳、石家庄、太原空气质量最差,铜川、沧州、邢台地表水环境质量最差
168个重点城市中,安阳、石家庄和太原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并列倒数第20名);海口、拉萨和舟山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柳州、桂林和张掖市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30名),铜川、沧州和邢台市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30名)。最新海洋环境公报: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东海纳污最多,水质最差
四大海区中,受纳污水排放量最多的是东海,2019年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总量为460570万吨,比渤海、黄海、南海之和还多了三分之一。与东海毗邻的福建、浙江两省直排污水总量也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二,远超其他各沿海省份。环保产业民企为何纷纷混改?
相较于边界清晰的污水厂,国企进场后,承接了不少边界不清晰的项目,如城市水环境治理。1-7月空气优良天数为何不如去年?| 中国绿色公号周榜第211期
1-7月空气质量与同期相比有下降态势;全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势头良好,但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