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敞开政府大门,畅通社情民意
“见面三分情”,让政府大院的大门敞开,让民众都能自由出入,可以至少让公职人员与民众混个脸熟,了解到更多真实的社情民意。而随着民众出入变多了,这种接触也就不只是混个脸熟而已,而是可以慢慢发展到“在政府食堂共进晚餐”的常态化接触,街谈巷议与茶余饭后里的第一手民情民意,足以在第一时间让公职人员听到与观察到,这无疑是比“走基层”更为直接的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看准了就抓紧干”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
-
01:41
山东打破公招“35岁门槛”?面向有丰富工作经验者才是关键
近日,山东多地发布面向本土优秀人才考试录用基层公务员公告,其中年龄限制为40周岁以下的条件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认为,这为打破公务员考试的“35岁门槛”树立了典范。 不过,山东这次放宽年龄限制并不是面向社会全体人员,而是面向村官及在乡镇街道工作多年但没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录用之后,他们也还是会在乡镇工作。 现在考公考编的主力军,是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人虽然毕业多年,但一直也在脱产复习。从事“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知道真实的社会运作和真实的民情秩序。 直接与百姓打交道,不仅需要熟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更需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对一些棘手的事务作出既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确实当得上是“优秀人才”。山东把这些人选拔到公务员队伍,有助于基层工作的稳定。将来他们有机会到更高职位,也能更有效地行使职能。 只有在社会中锤炼过,才能更加清楚真实的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在民营企业、竞争性行业工作过,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财富是如何创造的,有过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才更加理解民营企业、社会公众对政府有哪些期待,才能真正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
“35岁职场门槛”如何打破?| 快评
一直脱产,从来没有参与过生产过程与环节的人成为“社会管理者”,本身也是一个悖论,对经济、社会与人民没有具体而真切的认知,如何管理社会?故而,放宽或放开公务员35岁招录限制,或可同时要求报考者必须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最好是体制外或自由竞争行业的工作经验,从而对生产、社会运作与民情秩序有比较好的理解。这样,当他们成为政策的执行者时,不会机械执行政策,能及时发现与反馈政策可能面临的问题;当他们成为政策的制定者时,不会拍脑袋制定政策,能理解下情,能理解政策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可能会出现背离,能理解执行者的难处在哪里。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
“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