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24
免费住15天,我们来深圳找工作
2025年2月,深圳将高校应届生来此求职免费住宿的天数,从7天延至15天。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四位入住的毕业生,借此记录这一群体的就业心态。 人社部部长:面向高校毕业生等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
职业本科不再要求学生写论文:可考虑取消本科论文硬性要求丨快评
此次取消职业本科的论文硬性要求是一个好的开始,教育界也可考虑将之推广到普通本科领域。将本科毕业论文从“必选项”变为“可选项”,更好地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志业,让学生们各得其所的同时节省高等教育资源,如此也不负教育学里“因材施教”与“各长其长”的理念。福耀科技大学拿到“出生证”:破解教育与市场脱节的有益探索?丨快评
研究型人才也罢,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也好,都需要接受就业市场的检验。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如果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好,职业前景清晰广阔,即使是“职业学校”,也一样会有学生趋之若鹜。- 01:55
苏州中学招老师,要清北生不要师范生,你怎么看
近日,苏州中学前往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当老师,要清北生不要师范生,引发热议。根据该录用名单,13人中,清华6人,北大4人,有八位博士,五位硕士,无一人是师范背景。 苏州中学,在江苏可谓是家喻户晓,高考成绩名列前茅。而他之所以能成为好学校,好学生和好老师功不可没。 所谓好学生,自驱力往往很强。所谓好老师,就是既有学科天赋又有教学能力,令一般学生有效提升对学科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与有效运用的水准。这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学所不能企及的高度,也是照本宣科的一般教师所无能为力的。 诗人灰娃去世,留下“天真,高贵,自然的生命声音”
2025年1月12日,诗人灰娃逝世,享年98岁。 灰娃原名理昭,1927年生于陕西临潼,1939年入延安儿童艺术学园学习,1946年随第二野战军转战晋冀鲁豫地区,1955年初进入北京大学俄文系求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编译社工作。1972年,灰娃开始写诗。她出版了诗集《山鬼故家》《灰娃的诗》《灰娃七章》、自述《我额头青枝绿叶》等,曾获“柔刚诗歌奖”“中坤国际诗歌奖”等。 她在诗里写出嫁、哭坟,写水井、纺车,写《心上的清泉》《美丽忧倦的大地》。在《野土九章》和《祭典》里,充满了乡俗民风、人情世故、生老病死、节庆悲欢。她把这一切都叫作“生活样式”。 灰娃忠诚地守护早年所受的教育,笃信真实、自然和美好,道德与言辞上秉持“洁癖”;但在数十年的跌宕里,目睹种种颠倒的是非、信仰的崩坏、各种斗争与非人行径的上演,让灰娃生出巨大的恐惧,一度求解无门。“我很伤心失去的那些很有人情的、深意悠远的文化气息,我们中国人怎样看待宇宙自然、人、生命鬼魂;怎样度过一年中那些特殊日子;季节更替、二十四番花信风次第吹拂大地人间,这些神秘奇妙情境,先人们如何迎来送往它,又怎样地接待并且送上那些流浪者、乞讨者、五体投地朝山进香的圣徒?每当这种种时节,人们的服饰、仪容、举止无一不是关乎人文、文化及文明,难道这些都是万恶的四旧?必得砸烂铲除而后快吗?”对于往昔种种美好的丧失,她曾有刻骨铭心的痛惜。 写诗,成了灰娃自1970年代一个并非自觉的出口。每个字仿佛岁月凝结,又让读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岩浆。文学评论家谢冕称灰娃的诗风诡异奇绝,毫无师承,独此一个。灰娃却道,自己是无意中走到诗的森林、诗的园子里来的。她只是牢牢地记得那句:“宇宙神说:地上的路,你还没有走完,每个人必须走完自己的路,这就是人生。” 2020年秋,因新诗集《不要玫瑰》面世,灰娃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采访中又一次触及到生活样式,她忽地直起身,“我的结论就是,人类永远依着美和善往前走。” 本文原刊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653期,重发以示缅怀。绩溪县“政府夜市”火了:近距离体察社情民意、消解陌生与隔阂丨快评
公职人员的一粥一饭皆从纳税人而来。近距离引导服务“政府夜市”,本身就是极好的了解民情的方式。不妨设想这样一种场景:一个刚毕业就考公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年轻人,每天下班都在“政府夜市”驻足停留,顺手买点农副产品,近距离与摊贩接触,了解实时的物价水平,那么就能获得第一手的基层经验,知道民众关心的民生议题,这样的话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就不至于想当然与不切实际。他们是世俗意义的失败者,也是常常思考生死的“哲学家”
写《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的三年间,宋明蔚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死亡是不容置喙的“戛然而止”,“不会因为这个人的生命力多么蓬勃,为了登山付出多少努力,或是列下的计划多精彩就网开一面。” 在户外媒体人马德民看来,书中一些人物的经历尽管发生于二十年前,却与今天关于轨道和旷野的讨论有所呼应。“比如严冬冬当时在清华大学读书,毕业之后其实可以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然后结婚生子、事业有成。但他没有选择这样的人生路径,而是遵从内心的召唤,走进登山。”考公愈热考研变冷:“性价比”背后的因与果丨快评
近年来,读研究生的“性价比”下降了不少。从收益看,现在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见得比本科生好,甚至出现了倒挂。据某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4年,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工作offer获得率较2023年下降12.3%,而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则高于研究生。尤其非“双一流”高校就业“学历倒挂”的现象更为突出,非“双一流”学校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比一般高校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低10.7%。- 06:9
旧物猎人武楷斯:985毕业后收破烂,“已经财务自由”
武楷斯说,“我们的文化中新的就是更好的,有大量的词语佐证,例如‘辞旧迎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去获得一件新的东西很困难,所以我们从父辈那里获得的生活经验也是要去寻找新东西,不要使用旧东西。” 逛旧货市场让武楷斯突破了新与旧之间的观念界限,他原本就是一个节俭的人,于是自然地选择了更节俭的生活方式。“我对消费没有兴趣,不花钱让我有爽感,别人花钱得到的我不需要花钱,我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