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首乌、蜂胶、排毒养颜胶囊、减肥茶,可能都在悄悄损害你的肝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一项研究表明,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超过1/4的药物性肝损伤由使用中草药和保健食品引起。 “很多人不知道何首乌、雷公藤和小柴胡汤可能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已有研究证明它们能导致代谢障碍、细胞凋亡、肝细胞损伤。” 茅益民发现不少保健食品引起的肝损伤,比如蜂胶、排毒养颜胶囊、养颜茶、减肥茶等。据了解,目前企业基本没有对于中药类保健食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 -
染色的中药
国家药监局通报称,安徽省近日查获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其中8家停产整顿、12家立案调查。堪比“毒胶囊”的“中药染色”事件虽刚刚被监管部门披露,但中药“染色、增重、掺假”行为已潜行多年,尤其染色带来的毒性一直被忽略。 -
铬超标胶囊剂药品基本查清
5月25日下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消息称,铬超标胶囊剂药品情况基本查清,5月1日后新上市的4374批次胶囊剂药品铬限量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截至5月24日,各级药品检验机构共抽验胶囊剂药品11561批次,铬含量在规定标准之内的合格产品10892批次,占94.2%,铬含量超标的不合格产品669批次,占5.8%。存在铬超标药品问题的生产企业254家,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 -
毒胶囊不能白吃
-
贵州“毒胶囊”4涉事企业未公布名单
4月29日,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称4家企业涉嫌使用浙江新昌县问题胶囊,但未公布涉事企业名单。当地上市药企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公示。5月7日,该局工作人员表示,涉事企业名单尚未公布是因为药品检验结果要复检,争取这个周末发布具体信息。 -
证书大国为何是质检小国
“如果在西方,药品企业出事,颁发合格证书的第三方机构也会倒大霉,”他说,“但是在中国,似乎不是这么回事。”一方面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一方面政府质检机构仍垄断市场。第三方质检公司在中国的艰难生存,折射出这个矛盾重重的现状。 -
明胶屡变身 执法奈几何
针对明胶行业的“运动式执法”正在全国展开,能否狙击工业明胶危害人体健康,还有待观察。“地方政府,包括卫生、质监等部门必须回答公众,这些不法企业的合格证书和许可证书是怎么拿到的?” -
审问企业良心何在:毒胶囊背后的产业链
近日来,皮鞋制硅胶,应用到医药行业产生毒胶囊的恶劣事件,震撼整个社会。任何的恶性事件,有其表象也必有其本质。事件本身,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试问此类事件为什么频繁发生?其背后的根源何在? -
毒胶囊事件:当激活惩罚性赔偿制度
面对一再出现的毒食品事件,舆情汹涌、民意沸腾,希望有关部门能顺应民意,改变立法、执法理念,重塑公众对国内食品、药品的信心。搞运动式执法虽然容易,但进行制度建设才是推动法治进步的根本,否则,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
【放言四海】毒酸奶和毒胶囊,不是同一回事
“塑化剂”风波很糟糕很严重,不过那毕竟是添加在饮料食品中。从政府到药商到诊所医院,大概没有人觉得会发生“毒胶囊”事件,因为那理应受到最全面、最严密的药品管控。药物生产管控应尽快落实,让民众至少拥有对于药物的基本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