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反导系统站上中东冲突C位丨智库视点
导弹攻防战——包括火箭弹攻防战在内的对抗,越来越成为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反恐作战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已经发展到大规模的导弹攻防战。 通过实战战例和试验数据的积累和学习,美军全球一体化反导体系的实战能力将会不断增强。目前美军已经把“萨德”应急部署到以色列,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其表现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
北约欲群殴俄罗斯,新围剿战打响了?丨智库视点
北约在欧洲举行的“北欧响应2024”演习,是实战化模拟与俄罗斯发生武装冲突的场景,这种在俄罗斯与北约接触线附近举行的演习,正在加剧紧张局势,增加发生军事事件的风险。 北约成立之初,只有一个成员国挪威与俄罗斯接壤,波兰在1999年、波罗的海三国在2004年先后加入北约后,北约和俄罗斯陆地边界增至约1200公里。芬兰与俄罗斯陆地边界超过1300公里,现在,北约与俄罗斯陆地边界长度翻倍。 这将使得美国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趋向多点全方位,进一步加深美国和俄罗斯的矛盾,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 -
封城、抓壮丁与回不了的家,2024年果敢洗牌战继续
刘蕊林说,缅军将军营驻扎在木姐城外,普通人很难出城,运货司机大多是绕路。她自己是不会去城郊山区的,“不知道谁又会在那埋地雷”。 逃离家乡的人越来越多。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统计,2023年10月31日至12月11日期间,武装冲突已导致缅甸13.6万人流离失所。 “如果不想去参军,那被抓者就得交罚款,大概三五百万缅币(折合1万至1.5万人民币)。” -
利比亚首都武装冲突致数十人死伤
-
为什么坦克看起来越来越没用?
这次俄乌武装冲突中坦克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不仅应对各种先进的反坦克武器束手无策,甚至连乌克兰军队的轮式战车都能在城市作战中以侧后方偷袭方式将它摧毁。这样的拙劣表现,让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款曾经的战场王者很可能已经无法应对未来战争。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志愿者”?“雇佣兵”? “国际军团”活跃在俄乌战场
俄乌战争正式爆发后,关于“到乌克兰去”的讨论异常活跃。不少人发布乌克兰国际军团的“征兵”海报。 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国战士”,乌克兰一方将其亲切地称为“志愿者”,而俄罗斯一方则激烈指责为“来自西方的雇佣兵”。 “俄乌战争并非地区武装冲突,而是大国之间的热战对抗,参战人员风险极高。除了私人承包商招募的雇佣兵群体外,也不排除背负特定任务、有政治背景的人员。”“这也是混合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符合当前的战争形态。”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
以色列的“预防性战争”与“斩首行动”,显示战争模式正在变化
以色列“预防性战争”的理由是:阿拉伯诸国联军正在准备消灭以色列,而以色列地小人少,不可能像苏联和中国那样以土地换时间、长期抗战,所以必须在阿拉伯诸国联军发动攻势前,先发制人、争取主动。不能像宋襄公那样“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坐等敌人动手后才“阵而后战”。这是以色列的逻辑,倒不是说一定要对这种逻辑进行认可。毕竟,是其首先发动了战争,在国际法与国际舆论层面,并非所有国家都认可以色列政府的说辞。但是,在军事领域,不能无视这种战争和武装冲突客观存在的事实,需要对其进行思考与研究。 -
波斯湾四油轮遇袭后,美国会不会对伊朗开战?
波斯湾局势虽然紧张,但各方都在朝着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而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的方向努力,这与1990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局势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未来美伊在波斯湾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
印巴边境“静悄悄”印度国内“战火”烧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惠晓霜)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线两侧2日晚至3日局势平静,自上月底武装冲突致使局势骤然紧张以来首次没有响起枪炮声。 -
两名反性暴力人士获得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5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刚果(金)妇科医生德尼·穆奎格和伊拉克人权活动人士纳迪娅·穆拉德,以表彰他们为反对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使用性暴力而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