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未遂政变背后,德国右翼极端主义为何死灰复燃
难民危机、新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触发的高通胀与能源危机,为“帝国公民”的壮大推波助澜。 “帝国公民”成员看起来像是一群精神错乱的“怪人”“网络喷子”,直到当地电视台播放了安全部队从其据点内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的画面,不少德国民众被惊得目瞪口呆。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22日《南方周末》) -
恐袭与暴力犯罪并存,巴基斯坦该如何利用好发展窗口丨智库视点
巴基斯坦安全问题的核心,其实不是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给了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以生存、发展的土壤。 只盯着恐怖分子,解决不了恐怖主义问题;只关注安全,也解决不了安全问题。恢复社会秩序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才是巴基斯坦实现稳定久安的应选之道。 -
警惕煽动“性别对立”的流量生意大行其道,贩卖的仇恨让社会受害
互联网时代,极端主义和乌托邦诱惑都是一门好生意,贩卖的是仇恨,煽动的是情绪,都转化成了流量收益。 -
警惕极端势力滑向恐怖主义的深渊——论全球恐怖主义发展的新态势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自“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倾向于将恐怖主义与某个特定宗教的群体相联系。当猖獗一时的“伊斯兰国”将全球的目光引向中东之际,国际社会的关注点越来越聚焦在极端宗教性质的恐怖主义,并以此作为打击的重点。在美主导“轰轰烈烈”反恐军事行动的同时,西方社会却忽略了国内的各类极端势力,特别是政治倾向严重的右翼极端主义势力。而与此同时,信奉极端主义的人员已通过多起暴力袭击彰显了其恐怖主义的本质,比如挪威首都奥斯陆和于特岛的爆炸枪击案、被称为新西兰“9·11”的克赖斯特彻奇清真寺枪击案,以及美国不断爆发针对少数族裔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暴力事件等,都显露出恐怖主义发展的新态势。极端主义是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和雏形,在“伊斯兰国”“形灭实存”和“基地”组织招兵买马的当下,国际社会仍要正视恐怖主义威胁的多元化趋势,以及不断带来的威胁和危害。 -
马里频发“屠村”血案,多种“主义”为祸非洲
武装分子行凶期间,先是派“枪手”在前射杀村民,再由“杀手”用斧头或弯刀“补上几刀”以彻底杀死受害者,只有少数青壮年男子得以逃脱。 这是一片被“多种主义困扰的没落土地”,围绕水源和土地的“生存竞争”频频引发部族仇杀;种族(部族)主义、殖民主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现代国家建构相间其中,并与前宗主国恩怨不断。 -
警惕“白人至上”,但也要实事求是
ADL(Anti-Defamation League, 反诽谤联盟),是个监督社会仇恨的非政府组织,专门收集和记录仇恨犯罪/极端分子犯罪行为。根据ADL 2019年1月份发布的《2018年美国谋杀与极端主义》年度报告,2018年发生在美国的每一起极端分子杀人事件,都跟右翼极端分子有关联。 -
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仍是东南亚主要安全风险?
【编者按】2017年以来,东南亚在难得的安稳形势中保持前行,但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除域外国家介入东南亚事务、各国竞相发展军力等传统安全问题之外,受极端思想外溢、武装分子回流的影响,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未来,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仍是该地区主要安全风险来源。 -
让昂山素季头痛的"若开邦"问题的由来
缅甸若开邦连续三天发生恐怖袭击,截至27日造成上百人死亡。缅甸政府说发动袭击的是宾格利人、即国际媒体常说的罗兴亚人,同时认定若开罗兴亚救世军为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向若开邦派出军队展开反恐打击。 -
迷失于ISIS的西方“圣战者”
为“宗教义务”而献身。在招募成员时,利用宗教问题来激发人们的极端主义思想的做法,一直都是ISIS传递其意识形态的惯用手段。 -
给普京总统出文集
反腐,“首先从国家管理部门开刀。必须申报收入,必须通报个人的财产,禁止在国外设立账户和购买房地产。”他对互联网保持警惕,称其“经常被用作激发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民族主义,用作操纵社会舆论以及直接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