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杀妻灭子”案重审宣判:李玉前被判死缓
-
业委会欲换物业反遭撤销,一座小区的7年“暗战”
试图更换物业的行动从2016年持续至今,但没人能想到,业委会反而比物业先告别小区——一位业主起诉要求撤销业委会。 业委会选举成功,需要同意的业主“双过半”。二审法院认为,在宣布选举结果的业主大会决议公告里,这两个数字不够准确。 业主李玉说,小区建设图纸锁在一个文件柜中,物业和业委会各持一把钥匙。但几年前,文件柜被物业以房屋漏水的名义转移,不知所终。 -
电影《断·桥》:加害者是怎样成为加害者的?
《断·桥》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犯罪剧情片,影片一开始就是明牌,观众很容易猜到杀人凶手是谁,没有层层拆解、剧情反转这些悬疑片惯用的手法。 -
李玉楼:中学生如何接近经典
-
红色地标丨寻找李大钊,发现陈独秀:海外红色影像“猎人”
“那个馆光是打车就要一个半小时。”这位汉学家埋怨太远,李玉贞投其所好,许诺“送两瓶啤酒在路上喝”,汉学家这才一口应下。 他们并不知道,在1964出版的《罗易回忆录》中,同一段影像的截图曾被用作配图。并且,左下角的东亚男子被视作“印度支那代表胡志明”。 “一开始,我们干劲很大,想把中共一大代表的影像全部集齐。”汪珉失望地发现,挖掘档案、辨别人物,精细,且艰难。 稀缺性势必带来利益的纠葛,吴琼发现不少早期历史影像的真实性“尚待考证”。 -
“换谍”:台海“可以说的秘密”
从1949年算起,迄今已有数千名台谍或送命或把牢底坐穿。随着两岸交流热络,台湾对大陆持续数十年来的谍报战转趋低调,由热变冷,不仅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也反映了台湾在谍战中丧失优势。 -
微书摘(20140327)
李玉臻先生在山西省法院系统任职多年,曾担任省高院院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在《张伯驹身世钩沉》中探讨张伯驹捐献所藏文物的原因时,提到自己“过手”的两起文物官司。 -
【电影】 “匮乏”时代里的故事
有人问过李玉,为什么拍电影?她说,因为我对人生有很多的疑问。《二次曝光》中对于时代的追问略微挑战了人们的观影智商,就让人产生了“随时受不了”的感觉,某种程度上,这大概证明了这不仅是一个好电影匮乏的时代,同样是好观众匮乏的时代。 -
《二次曝光》的真实问题
故事里宋其的父母正是那个时代的随波逐流的人。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随着他们生命的结束好像已经过去了,但在孩子身上,扭曲的命运恐怕才刚刚开始。李玉说,“大家说电影里写得那么真实,突然来个大反转,说都是幻觉,都是假的。实际上在中国它都是真的,它的基础都是真的。” -
李玉 不要急于去成为主流
李玉一直很喜欢王安忆的一句话:不要急于适应社会,先适应你自己。“大家现在都在说奋斗,我觉得奋斗是一个尤其需要谨慎的词。在这种跟随大家的奋斗中,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