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学校办好了,孩子们会回来的”
“2021年我到云南一所农校,农民类的专业,联办专科无人问津。大专也无人报考,不得不合并,当地一万多名劳动力中只有0.06个技术人员,涉农人才严重缺乏。” “对低龄农村孩子,学校给的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分数、考试和作业,而是安全感,温暖的环境,吃饱饭,有朋友,没有欺凌。” “三年级的模型搭建课上有一个智力发展缓慢的孩子。她问老师,‘能在校门弄两个窗户吗?我想让爸爸妈妈来接我时,看到我在学校荡秋千。’” -
朱永新对话曹德旺:办大学,不是追求再多一所大学
(就业)问题出在学科建设与培养还不能够真正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一定适应企业的需求。 我想探索一种办学方式,大学生的培养模式用“双老师制度”,一个是教育老师,另外一个是企业派驻人,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教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同时,又要培养他的自信,让他相信自己能够走上社会成才。 我们希望将来看到中国很多大学是由基金会捐款办的。 -
“复制应试教育振兴不了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脱离城里的资源和老师去进行学习和模仿,永远无法达到城市的教育水准。” “如何把土地里长出来的教育、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和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后疫情时代’非常重大的一个课题。” “巨大的城乡差距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彝族地区的一些公办学校,语文、数学平均分是在及格线以下。” -
朱永新谈教育“内卷”:把幸福还给孩子,父母不应成老师助教
-
冯骥才:广延大师进大学
反观国际上的大学教育体制中,驻校作家和驻校艺术家已经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 -
风起云涌新教育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前不久BBC中英教育PK的纪录片,多少反映了英国社会对于教育改革的焦虑心态。 -
【民生热点·教育】教育改革三大看点
我觉得关键不是农民工子弟在哪里读书,关键是他们在哪里都能享受跟城市同样质量的教育。这就主要靠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来解决,即靠教育公平来解决。 -
中国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如从父母抓起
什么是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我们正尝试建立了新父母学校,努力探索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 -
副市长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
在苏州副市长任上为官10年,他最为得意的“作品”,不是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而是“把很多理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