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将研究出台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意见
打击猖狂的跨国电诈,如何根除身处境外的犯罪源头?
2025年1月17日,公安部对外表示,针对近期境外失联、被困人员家属发布的求助信息,公安部已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全面摸排梳理线索,及时开展侦查调查工作,全力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查找解救失联、被困人员。 电信诈骗、贩卖人口、敲诈勒索,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跨国犯罪产业。而电信诈骗背后,更是无数中国人被骗、被引诱到电诈园区,被迫诈骗同胞,甚至被殴打、被杀害的暴力犯罪。 刑法“属人管辖”的规定,为中国惩治在海外针对中国公民的犯罪提供了法理依据。当然,这种管辖权要得以实现,通常情况下需要犯罪地国家的协助。《老友记》钱德勒一生对抗毒瘾:美国“鸦片危机”有多严重?
毒品导致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包括:毒品对吸食者脑内神经造成破坏,引发心理变态和认知障碍、诱发精神疾病、加剧情绪激化,导致家庭危机、暴力犯罪、儿童心理创伤等问题;贩毒所导致的黑社会犯罪、凶杀等暴力灾难,影响社会稳定,产生洗钱等上下游犯罪。在社会层面,毒品泛滥削减了美国社会劳动力基数,影响美国人口平均寿命;在精神层面,毒品及其诱发的犯罪摧垮传统价值观、泯灭正义良知、毁灭道德、释放人性中的至恶,是具有击垮社会、动摇国本、摧毁后代精神与意识形态基础的毁灭性犯罪。恐袭与暴力犯罪并存,巴基斯坦该如何利用好发展窗口丨智库视点
巴基斯坦安全问题的核心,其实不是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给了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以生存、发展的土壤。 只盯着恐怖分子,解决不了恐怖主义问题;只关注安全,也解决不了安全问题。恢复社会秩序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才是巴基斯坦实现稳定久安的应选之道。重罪案件占比下降,不捕不诉率上升,刑事辩护有何挑战与机遇?
中国重罪案件占比从1999年的19.6%下降至2019年的2.7%,八类严重暴力犯罪自2009年以来呈现“十连降”。与之相比,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数占比从1999年的54.6%上升至78.7%。亲密伴侣为何施暴? ——学者赵书鸿解码中国亲密伴侣犯罪
“纵然亲密伴侣杀人是一种致命性的人际暴力犯罪,但犯罪人不符合你理解的抢劫、故意伤害之类的典型暴力罪犯,这种人恰恰是普通人。” “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中,引起犯罪的直接事件是不一样的。那些持续时间短的亲密关系,谈一个月或三个月的恋爱,这种情况下,关系终止或分离,往往是造成犯罪的主要原因。但对亲密关系持续时间很长的夫妻来说,关系终止和引起犯罪没有直接关系。”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3日《南方周末》)从“女子防身术”不靠谱说起: 男女体力、偏好差异影响职业选择
加强防范、大喊呼救、及时逃跑等手段,尽量避免与歹徒正面对抗,这是因为暴力犯罪分子以男性居多,普通女性的体力仅占男性的70%。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22日《南方周末》)聚光灯下的罗翔:我们与法的距离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做到让你觉得法律与生活是非常贴近的。” 包括罗翔本人在内的多名法律界人士都认为,他的课程之所以好听,能吸引到众多网友,也来自刑法本身的魅力。性犯罪和暴力犯罪是刑法研究中重要的领域,它们带来言说的张力和刺激。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香港主流舆论及社会各界:拘捕暴力犯罪首恶分子彰显违法必惩
香港主流舆论及社会各界31日表示,警方拘捕暴力犯罪活动首恶分子,彰显正义,警告乱港势力及幕后黑手必须立即收手。舆论也呼吁广大市民不要参与任何违法活动,支持特区政府及警方止暴制乱。强奸犯减刑出狱半年再犯强奸案,这样的悲剧绝不应重演
减刑不能仅仅考虑狱中的所谓“表现”,更应该深入考察罪犯的心理状态,判断其是否会对社会形成新的危害。对于严重暴力犯罪者,应该要尽量考虑如何避免再危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