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镇互联网发展论坛印象:明星企业家少了,人人都在谈产业互联网
以往,会议期间景区需要封闭一周,进行各项安保、防爆检查。今年的互联网发展论坛期间,乌镇开放游客参观,每日仅限一万人次。 不管是互联网之光科技博览会还是论坛上演讲的嘉宾,依靠庞大消费者市场起家的互联网企业难见踪影。 在两天的会议中,5G、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被多次提及。 -
张卫荣 从明星企业家、囚徒到无罪
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的进步,增强了张卫荣洗脱罪名的信心。曾卷入经济纠纷、身陷囹圄两年零六个月的张卫荣,在出狱后的三年多里不断搜集材料、提出申诉,最终恢复无罪之身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巨额捐款难落地,追责方式难实现:明星企业家“诺而不捐”,能追讨吗?
傅昌波和课题组对2011年-2016年亿元以上的捐赠做了跟踪调研,发现有多笔捐赠没有实际落地,“这五年间年捐赠额超过1亿元的123位捐赠者,只有少数人践行战略慈善理念,大多数人的捐赠行为是感性、短期、不可持续的。”据傅昌波的观察,自2016年以后,大额捐赠者才逐渐聚焦战略方向。 “‘诺而不捐’的原因是不同的。”邓国胜认为,有的是因为税收减免政策不落地,股权捐赠需要缴纳很高的税;有的是因为承诺之后,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也不排除企业家为了出名,高调承诺捐赠,达到目的之后却不兑现。 -
【名利场】导师 成功学的中国阐释者
他们要么以商业的成功,口才的出众,赢得企业家的追捧和社会的尊重,继而成为青年的导师;要么以演说为业,被渴望成功的人群,视为事业和心灵的导师。在商业社会,这是一条分工明确的成功学产业链:出版行业负责炮制成功学话题和偶像;商业明星负责包装概念,谈创业和理想,兼治思想的疑难杂症;而培训行业,负责变现成功学的价值。他们以价码的形式,四处复制与传播着“导师”的成功密码。很明显,这种论坛演讲、课堂授课的劝诫和激励,都成为一桩桩生意。导师们在享受掌声的同时,也收获巨大的名利回报。 -
【两会特别报道】谈国进民退,国企民企都低调
在约访的众多企业界高管中,大部分明星企业家选择了对改革话题的低调回避。目前对于政府到底在市场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政府资本应该尽可能从经营性、竞争性的领域中退出,还有一些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保持公有制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