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躲到学校厕所吃零食,是为什么?
部分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发生一点点小摩擦,受一点点皮外伤,动辄向教育局投诉学校。这种情况下,教育局通常会和稀泥,遵照“只要家长投诉,那就是学校的责任”的逻辑,直接甩锅给学校,对涉事学校的领导兴师问罪。这种管理制度下的结果必然是,学校和老师为了自保,那只能让学生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了。 -
孩子在学校玩耍打闹受伤:不和稀泥的判决应受赞誉丨快评
现在普遍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是需要一些反思与智慧的,也是有选择的:是过度保护,试图让孩子隔绝与远离一切风险,孩子受个伤什么的觉得天都塌了,还是教导孩子识别风险、预防风险与管控风险,认识到孩子受个小伤,也是一种对风险的免疫机制与成长教育,有助于形成风险意识,并在精神上更健壮? -
种地之后,这所村小把农耕博物馆搬进了校园
湖北鄂州,一所拥有四亩五分“责任地”的村小里,校长皮春霞被人戏称为“地主婆”:在她和15位专任老师的带领下,学校7个班的孩子们参与到一场特别的务农实践中。 如何让一代代的人更加了解脚下的土地,学着关心粮食和蔬菜,如何让农业更加令人向往,如何在古老的乡愁与现代的生活之间重新筑起桥梁,这是“田园”的意义,也是“教育”的课题。 -
平安支教|山山相连,川行不息:一群乡村少年的夏天与远方
长久以来,“让孩子走出大山”似乎是乡村教育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但只是脱离成长的土壤,去嵌入现代文明构建好的一套生活方式和话语体系,去奔跑追逐变化越来越快的环境,是否就能找到幸福的真谛?面对世界,乡村孩子如何有力量主动举手,给出自己定义的答案? -
南洋管理学院校长张旭伟:“新加坡仍缺乏复合型人才”
新加坡肯定会成为企业家培训和出海的重要枢纽。中国企业家可以利用文化上的相似性,通过新加坡进一步拓展到周边的东盟国家,预计未来对新加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的研学视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投入,家长希望通过研学来拓宽孩子的视野,这使得学生培训的需求量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 -
乡土守望:扎根村小,为爱与希望“敲铃”
一个社会的繁荣,不仅仅建立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上,更根植于乡村教育的深厚土壤之中。从孩子到未来,从乡村到国家,从教育到建设,始终是带动繁荣车轮不停滚动的链条。而众多像蒙牛一样的企业,正在积极融入这个链条,为“敲铃人”赋能,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和角度推动着乡村教育的发展。 -
教育财政应“以孩子为中心”丨快评
地方财政支出从来都不是一个不限量、无限额的问题,而是一个“以何为先”“以谁为本”的问题。所以,给中小学统一安装空调不在财政优先事项中,这或是不少学校未能装上空调的真实逻辑,也是诸多家长与网友热烈讨论中所映射出的真问题。 -
温儒敏:语文教材编写很难超越所在的时代
“减负”也不见得只是教材的事,不少家长恨不得让孩子在娘胎里面就开始认字,搞什么“胎教”。这是一种弥漫性的社会焦虑,投射到教育问题上了,成了“集体无意识”。 教材不是私人著作,是公共知识产品,要在社会上大面积使用,必须寻求社会的共识,考虑社会接受的程度。 教材不是单纯的美文汇编,要照顾到时代风气等很多方面,任何教材都不可能超越它所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