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联动,亲子同行:钱大妈“我Q爸妈来开饭”掀起劳动教育热潮
57城市民待遇榜2023:13城教育财政投入降低 38城空气优良率下降
生师比的提高,意味着一位老师需要负担更多的学生;医疗资源刷新纪录固然让人欣喜,但多数城市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未达预期,叠加医疗资源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与住院床位紧张并存;空气优良率的普遍降低,则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中新广州知识城:双边合作的“默契样本”——来自市场一线的调研报告
有“东南亚硅谷”之称的新加坡,不仅在先进制造业、电子产业和生物医药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还积极布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5G等未来新兴产业。这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和规划不谋而合。高度的产业适配,带来创新的交互与人才的流动,更带来中新的共赢。 如果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营商环境体系建设的健全,是知识城“企业友好”的两个重要例证,那么丰厚的文化底蕴、适宜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医疗教育配套则是“人才友好”的三大基础。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山西一地多生娃可中考加10分,专家称县级政府无制定权限
泽州县政府此前发布的政策解读称,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大中城市人口虹吸效应,该县域人口减少过快。泽州县“有县无城”、环绕市区的特点,则更突显人口问题。 晋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复,中考加分政策需根据省级文件制定,县市调整加分政策需向市里、省里逐层报批。“目前我们没有收到(泽州县的报批)。” 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曹竹平:“教育平等权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不应当成为促进生育的代价”。新鸥鹏教育城(镇)100城战略发布“立教”再“立城”全球展望
我们分析了15051条数据,发现这些城市买买买最爽
编者按: 什么是理想之城? 那里应该有最完备的生活保障,让人们“不担忧”,不担忧被生老病死、人间意外“拖贫”,不担忧子女教育学位,更不担忧环境质量和食品健康; 那里应该有最舒适的公共空间,让人们“不压抑”,既是文艺青年收留地,也能血拼消费买买买,交通便捷畅行,百姓安居乐业; 那里应该有最向往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约束”,让居者诗意栖息或挥洒才能,居家撸猫或出门遛狗,每个人追求不同,画面定格当然各异; 那里应该有...... 有人说: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理想之城其实也像星辰,或许永不存在,或许尚未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寻找它的方位,描摹它的轮廓,去无限追求,去无限接近。 2020年,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第一次试图描绘它。研究团队从人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市民准入、生活舒适、公共空间、市民待遇四个方面,构建全国34城《理想之城榜》。 2021年,我们带着更齐全的行囊,再次踏上征途。 今年,《理想之城榜》扩大观察范围,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指标将评估对象增至57座城市,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扩充,新增多张子榜单,只希望能更靠近一点点那座“理想之城”。玉门:“弃城”16年
十六年前, 玉门启动市政搬迁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中国所有资源型城市中,它是唯一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转型”的。 迁城之后,玉门曾“举全市之力”发展风电产业,然而限于种种制约,风电对该市经济总量的贡献仍十分有限,石油及相关产业目前仍是玉门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8年,玉门在老市区建成了铁人干部学院, “填补了西北地区干部红色教育培训的空白”。学生跑了,校长怎么办
“城挤、乡弱、村空”的教育危局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有调查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撤了学校,提了质量,苦了孩子
在义务教育法及修订案中屡次被强调的就近入学原则,在崇阳县成了一句口号。【旅行】龙湖古寨——古镇的宿命(上)
实话实说,所谓古镇,基础设施没能衔接到时代,哪里能与“影视城”的便利相比。交通不便、教育落后、资源稀缺,“人去楼空”才是古镇最后的宿命,如同这个没能成为“影视城”的龙湖古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