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煤矿斗上法庭,三首富激战优先购买权
三首富声名显赫,二审吸引数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地方商会人士出席,他们均想借机了解吕梁营商环境。 优先购买权,成为两首富向鹏飞开战的一大武器。目前,关于优先购买权的两起法院判决并不一致。 随着相关诉讼的推进,三首富斗法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 -
两会细节:四年后再向媒体开放
为了满足与会者的生活需求,每个驻地都临时配备了服装店、书摊、邮局和眼镜店。 “司法要当好民营企业‘老娘舅’,重在真厚爱真严管”。3月7日上午,听取最高法院院长张军作最高法工作报告时,两位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不解,“‘老娘舅’是什么意思?” 在广东团,由于场地限制,摄像区域离代表较远。有代表向记者喊话,邀请他们进入代表席,“你们可以进来,这样能拍到更多发言的代表”。 -
人大代表王永澄:“让更多人看见我们”
之前,在担任福建省政协委员时,他的提案得到的回复都是汉字版,需要助理读给他听。收到答复后,王永澄手摸盲文,一字一句地阅读,“它对于我们盲人群体,是一份摸得着、‘看得见’、沉甸甸的答复”。 大会原本安排工作人员在投票时来轻拍他肩膀提醒,但被拒绝。最后仅需工作人员在会前带他走几圈熟悉环境。由于练习时比较顺利,工作人员还调侃,“王代表,你到底看不看得见?” -
代表委员“进”“退”这一年
公开信息显示,一年间,共有24人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终止,另外有3人被补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4人的全国政协委员资格被撤销,具体原因没有公布。 -
调整政协界别,“口子”已经打开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专门就政协工作颁发的第一个文件提到,要“优化界别设置,增强界别代表性,更好反映各界各方面愿望诉求”。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
代表委员中的院士们
205名代表委员中,有65人为高校书记、校长(包括副校长和名誉校长)。例如,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 曾三次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中科院院士段树民,2016年提交了建议教育部暂停对高校学科评估和排名的提案。段树民曾回忆,“几乎所有的委员都在提案上签字认可”。 -
详析“广泛与多元”:5149名代表委员解码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至少有122名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他们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方面表现突出。 在2980名当选代表中,3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代表的基本条件,依法不确认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资格。 2023年,全国政协界别出现了近30年来的一次重大调整,新增环境资源界,同时将共青团和青年联合会,合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界别,总数保持34个不变。 -
增设环境资源界:时隔30年,全国政协界别缘何又做大调整?
85名委员所从事的工作,都与能源环保、生态保护与治理、林业绿化等领域息息相关,并且来源广泛,包括官员、学者和国企负责人。 关于政协界别设置是否合理的讨论始终存在,主要围绕界别的代表性不足、设置交叉重叠、界别委员的构成不合理等。 -
两会企业家代表委员在关心什么?
大多数企业家代表、政协委员们聚焦的都是自己的行业。 “随着履职时间的增长,自己的关注点不再只局限于自身所在行业,更多会关注如何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更有获得感。” -
代表委员热议三孩:“不仅要关注生,还要关注为何不生”
2022年全国两会,“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超过50份建议和提案涉及三孩或生育。 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计算,因托幼机构稀缺,一名生育三孩的女性要在育儿方面付出9年。她提议“男性强制休产假”。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发现,有许多现行政策未充分考虑多孩家庭的实际需求,还是“按三口之家的惯性思维来设定的”。 全国人大代表林勇建议,从当前的不分孩次生育率个税抵扣,转变为分孩次递增的个税抵扣方案;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多孩母亲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