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届(2024)中国慈善榜发布: 亿元捐赠占比增长显著,广东、福建、北京等地慈善家最慷慨
-
药代违规承诺,各方相互推诿:“强强联合”的慈善赠药缘何中断
赛沃替尼上市初期,药价为每盒8000余元,按每28天四盒的一个治疗周期算,患者每月用药花费超3万元。不少患者家属表示,“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也很难负担”。 警方调查后认为,医药代表向患者作出了不实承诺,把有终止条款的慈善赠药说成了终身赠药,误导了患者。 直到4月8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项目办时,工作人员的解释,依旧是只要满足患者手册中约定的各类情形,就可获得赠药至疾病进展,“也可以理解为终身赠药”。 3月27日,沃悦新生再次公告,称经向多方积极筹募,阿斯利康无锡公司积极响应,愿意捐赠项目后续所需的慈善药品和项目运行所需的捐赠资金。 -
“小修”之下,应急慈善专章入法
使用“引导”“鼓励”“提供便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柔性表述,显示了修法者对应急慈善自由的充分尊重。 这就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救灾过程中的社会捐赠款物是由应急部门管还是由民政部门管?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民政部门跟卫健委之间也面临着类似的拷问。 在《慈善法(修订草案)》二审时,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慈善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慈善领域的基本法,施行时间不太长。对大会通过的法律进行修改,多以采取修正方式为宜,没有在法律通过后较短时间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全面修订的先例。 -
500万人次求助,800亿元捐赠:慈善法修正可否终结个人求助争议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9月至2021年底,超过500万人次大病患者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布求助信息,超过20亿人次通过大病求助平台捐赠资金,筹款规模超过800亿元。 2019年朝阳区法院的一个判例中,判决书提到:“目前仅有部门规章规定个人求助行为不属于慈善募捐、慈善公开募捐信息,对于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中网络平台与赠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尚无明确规定。” 何国科认为,个人求助内容主要有三个调整:首先更强调“个人因疾病”的原因;此外,“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确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最后是平台应当承担“信息审查义务”修改为“信息查验义务”。 -
当你姓“巴菲特”:财富的创造与续写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第二十届(2023)中国慈善榜正式发布!上榜慈善家亿元捐赠比例显著提升
-
为了惠及广大盲人,应大事推广电子手杖而不是导盲犬
一只导盲犬20万,这个成本能给400个盲人免费发导盲电子手杖。公共开支也好,慈善捐赠也好,要讲究性价比,要讲究公平、覆盖更多的人数。显然,一定要补贴的话,电子手杖是一个比导盲犬效果更好,也更公平的选择。导盲犬的神话,应该结束了。 -
灾害响应:公益慈善发展需要长期理性捐赠者
重大灾害事件一直是社会捐赠的重要触发点,互联网公益的发展更使得灾害响应屡屡成为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爆发口。然而,公众捐赠热情有时候与公益慈善的专业逻辑产生差异,这一点在灾害慈善中体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公益机构应开展持续的灾害议题与理性捐赠相关的公众倡导,互联网募款信息平台则应更多理解灾害慈善议题,回到《慈善法》框架下制定规则。 -
提升企业公益资源的使用效率,是第三次分配下的企业责任和担当
过去20年来,无论是企业基金会数量、还是企业捐赠金额上,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简单的“扶贫济困”“给钱”,已经难以达到现代公益慈善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以慈善为导向的第三次分配成为国家基础性制度安排,对提升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质量开始提出了要求。提升公益资源的使用效率,探索更加丰富的公益实践,企业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上可以做得更多。 -
第十九届(2022)中国慈善榜发布!上榜慈善企业数量和捐赠金额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