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蹊跷的增补承包费”,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次考验 | 快评
如果一个县政府就能随意出台文件,置农村土地承包法于不顾,肆意践踏土地承包方的权益,如果土地改良后地力增加,发包人就可以要求增加承包费甚至终止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地,请问,谁还敢承包土地并投入巨资对土地进行改良?再有承包土地的,也不会对土地进行改良了,只会用尽原本的地力,用完就走。如此,土地地力衰退,耕地枯竭,责任谁来承担? 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充分保证权利人对财产的权属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他们才会有信心有恒心,才能放心进行投入,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不仅仅适用于土地承包经营,也适用于一切的社会财富创造过程。 -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应保护土地流转者的利益 | 快评
有恒产者方有恒心。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自然先要解决“地是谁的”,也就是土地权属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有人专心种地。 -
犹太人向左,以色列向右:从知识分子幼稚病到游民心态
中国思想家孟子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同样能解释为何新移民群体多“游民心态”,而本土民族或扎根几代人的旧移民,往往倾向保守主义。 -
旅途中的台湾人:百世修得同船渡
戴叔有恒产、有恒心,隔三差五飞赴大陆各地打高尔夫,但他同时努力去挣每一笔有时辛苦有时微薄的收入。 走过世界的诸多角落,能够吸引我一去再去的还得数咱们宝岛台湾。无他,人情厚道!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8日《南方周末》) -
孟子论克服时间偏好:稳定的共同体、恒产是文明的前提
小共同体,都是世世代代一起生活和博弈的人,因此博弈的时间线非常长,人们会考虑很长远的未来关系等制约条件,因此会克服时间偏好,不会像很多流民陌生人社会那样去作恶,爽一把就跑。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30日《南方周末》) -
孟子论恒产与恒心的“权利启示”
将道德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只能是士人群体的一种追求。没有稳定的财产来源,不仅不可能产生持久的道德意志,且只会使人民生活于犯罪的边缘。 -
持有恒产,做多中国
企业与公民持有恒产,那就是吃了最大的定心丸,也意味着大家看好这个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来做多中国。 -
希望的力量
以前的民以士为楷模,多受士之影响。一个社会希望的有无,至少思想进步的空间,更多表现在读书人身上。孔子曾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穷而不滥,或即孟子所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 -
知书知礼的士人教育
其实读书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可以无恒产而有恒心,便因其个人也重视修文德。一言以蔽之:知书知礼不能仅是辅助的通识,本应是士人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