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20
“骨灰房”何解?当破除殡葬设施垄断
常言道生死殊途,生者住阳宅,死者入土为安住阴宅,所以坟地一般都会远离住宅区。然而,天津、沧州、长沙等多地小区 陆续出现骨灰房。实际上,这一现象已存在多年。一个小区,若是有人买房用来放先人骨灰,成骨灰房甚至是祠堂,且有显著的比例,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区的房价。一些无辜的业主既要承受心理上的膈应,还要面临经济上的潜在损失。 骨灰房的成因,或与实质上建立的县域殡葬设施的行政强制垄断有关。众所周知,当下殡葬品与殡葬服务价格可谓奇高无比。内蒙古包头殡仪馆不让逝者家属自带骨灰盒,强制他们购买殡仪馆天价骨灰盒。还有的殡仪馆未经家属同意,强制使用每块售价达一百元的“金砖”垫尸。类似这样的新闻,多地出现过,根子在强制垄断,用价格管制的方法只是扬汤止沸。 在一二线城市,由于行政强制垄断,公墓价格也是奇高无比,几万起步,几十万也不少见,价钱超过某些小县城的一套房。而且,公墓墓穴只能购买20年的使用权,到期不续费,骨灰就在一定时间内会被经营方“最终处理”掉。花那么大的价钱,先人还不能入土为安、安然长眠,作为后人或作为旁人看在眼里也是蛮悲哀的。当下,尤其是大城市,对建设用地指标严加限制,这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稀缺性。在“增减挂钩”政策之下,许多地方为了获得建设用地指标自用或转卖给愿意出高价的城市,把手又一次伸向坟地,大搞平坟,引发诸多物议。 用买公墓墓穴差不多的价钱买一个商品房,有比20年使用权长得多的70年产权,产权到期也不用担心被拆了,无非是自动续期或花一点钱续期的差别罢了。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取消殡葬设施垄断、恢复我们的传统、光大我们的自然信仰,让我们的先人能够安然长眠于地下,这本质上是捍卫家庭家族价值观,家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与价值观的基底。 -
各有“算盘”:美日菲举行三边峰会,以色列从加沙大规模撤军丨知世分子
鉴于美日菲之间围绕战略目标与成本分担方式的分歧,以及各自存在的内部制约因素,短期内三国难以形成正式的安全同盟。 伊朗可能的报复力度和方式、以色列国内政治情势的发展,均会影响巴以冲突接下来的走向。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所谓“缴获”伊朗的武器,还是在打心理战,想给对手难堪。 -
02:2
重生之蔡元培回北大读书?名字的神奇力量
近日,“北大考生蔡元培”引发舆论关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复试成绩信息显示,考生蔡元培复试成绩仍是专业第一,其与上世纪上半叶北大老校长同名引发热议。北大回应,是否录取这名考生仍然要等待最终名单出炉。 与名人重名并不少见。战国时代有赵国名相蔺相如,西汉也有个文人叫司马相如;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叫魏无忌,唐朝有名相叫长孙无忌。这两个案例,都是后人仰慕前人而故意取的重名,要么是父母所取,要么是自己后来改名。 而即便是在当代,不少重名也都会引发公众的兴趣。以明史专家张献忠为例,其“张献忠研究张献忠,为史上的张献忠洗冤”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心理学素有“自我归因”理论:一个人越是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越会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加强心理暗示,让自己尽可能地贴近那个心目中的理想型人格,取名/改名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暗示,其动机不仅是追慕前人,也隐含着自己的人生志向。 北大考生蔡元培”的新闻也显示,原始思维仍然影响着现代人,取一个好名字,依然有不可小觑的正面价值。 -
“不卖就禁”,TikTok美国“最后一战”
如今,所有人都在猜测,法案最终是否会送到白宫的办公桌上。美国总统拜登此前表示过,“如果国会通过了,我就会签字。” 对于TikTok这样影响力巨大的文化产品,美国各界抱有“警惕心理”,“担心他成为一种情绪操控,或者文化渗透的工具”。 特朗普近日就在社交平台“开炮”称:“如果除掉TikTok,那么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生意会翻倍。”公然挑明了扎克伯格与TikTok的竞争关系。 如果国家之间有战略互信,有矛盾也可以通过协商对话解决。而没有战略互信时,双方都从最大的恶意去思考对方,那么结果和措施就截然不同。 -
从“形式确权”到“伪忙碌”:形式主义为何总是趋向内卷
无论是“形式确权”也好,“伪忙碌”也罢,本身都是权力紊乱的一种表征。不管他表现得多么严肃和缜密,这种不以工作本身为目的的忙碌都不可能带来相应的治理效能,反而会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负面现象,影响治理效能的输出,加重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引发低效能感、工作倦怠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
《老友记》钱德勒一生对抗毒瘾:美国“鸦片危机”有多严重?
毒品导致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包括:毒品对吸食者脑内神经造成破坏,引发心理变态和认知障碍、诱发精神疾病、加剧情绪激化,导致家庭危机、暴力犯罪、儿童心理创伤等问题;贩毒所导致的黑社会犯罪、凶杀等暴力灾难,影响社会稳定,产生洗钱等上下游犯罪。在社会层面,毒品泛滥削减了美国社会劳动力基数,影响美国人口平均寿命;在精神层面,毒品及其诱发的犯罪摧垮传统价值观、泯灭正义良知、毁灭道德、释放人性中的至恶,是具有击垮社会、动摇国本、摧毁后代精神与意识形态基础的毁灭性犯罪。 -
被脱发缠住的年轻人:秃不秃头,并不妨碍爱与被爱
因为脱发,身高一米六五的馋馋习惯走在一行人中的最高点,“如果(电梯下行时)你先站上扶手电梯,或者站在更低的台阶上,旁边的人是能看到你头顶的,我就尽量站在后面,站得比别人高。” 成为脱发主力军的90后群体,常常因为脱发陷入自卑,影响工作和择偶,“很多寻求植发治疗的脱发患者真正的渴望是建立自信心,这提示我们要更关注脱发人群的心理健康”。 经历了半年的脱发,梅兰仿佛历劫重生。“工作再忙,也要每天运动,人总要给自己一点空间。当人生不再局限于一根枝条,自然不再会计较这条路上的得失好坏,因为我会有很多枝条。” -
“利好改善型,刺激刚需”,“认房不认贷”激活京沪楼市
沉寂了许久的中介是最先活跃起来的人。“这是你们未来两三年最好的机会,错过了就要做好以后卖不出去的心理准备。” 过去,只要在全国范围内有贷款记录,在上海购房就算二套。刚需群体中很多都在外地有贷款记录,“认房不认贷”落地,这部分群体的购买力就被释放出来了。 改善型群体也是受影响最大的,过去只能买两三百万元的房子,现在卖掉自己的老破小,可以加杠杆买一个面积更大的房子。 -
陈恭禄与萧一山笔战始末
一个未到30岁的年轻人,既然创造了个人编纂大型清史的纪录,而且下卷讲稿早已写就,何以久久不能克竟全功?王家范先生推测,“陈恭禄与先生辩论一事,或对下卷的定稿,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
高管本命年投资变谨慎:“迷信”为何会影响我们的决策?
不少人相信在本命年可能会有更多的坏运气,逢本命年之人会发生一些工作、感情及身体上的不顺之事。由此便产生了一些讲究和忌讳。“本命年禁忌”,会对一个人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影响那个人的风险偏好,使得他们的行为更谨慎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22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