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强省会战略 耿明斋:“合理”但不是“最好”
实际上一个理性的领导者或学者,主观上都希望在省会之外能有更多中心的布局。多点的聚集就有多个动力,多个动力支撑的区域比一个动力支撑的区域,发展态势应该是更好的。这也是在强省会之外,很多省域布局副中心的原因。就我个人的认知以及对区域发展的愿望来讲,良性的发展应该是能够有一个和省会并驾齐驱的中心存在,像沿海那样,是双中心乃至多中心的。 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跨区域城市群,或者说第二个层级的“第三极”,最有可能诞生的地方,就是以郑州和济南两个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范围内。57城人口增长榜2021:一线城市换挡降速 内陆强省会领跑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12日《南方周末》)“强省会”开启新一轮竞争?
科创要闻2022年第十五期(区域篇) 本期要闻特约推荐人:陈玉欣,陈潇杰,万子萱,周熠嫔,金琳四核五圈区域格局初成,沿海副中心与内陆强省会跃升丨宜商之城榜2021
《宜商之城榜2021》的评测基准是一套量化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市场活力、科技创新、人力资源、营商成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政策环境等八大维度,包括近八十项三级指标,关联原始数据超过8万条次,关联政策文本超过500万字。 四座一线城市、前述五大增长极以及长江经济带、高铁京广线,将构成菱形“钻石结构”状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内陆和沿海两类“准一线”整体实力并驾齐驱,成本结构也惊人相似。这也说明,内陆区域中心城市很难单靠成本比较优势引进企业和留住人才。求索繁荣的道路上,中国需要新的宜商规则。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7日《南方周末》)下一个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的诞生——贵阳贵安:强省会战略下的潜在增长极
省会城市整体合并地级市再增一例 山东莱芜并入济南
“做大做强省会”是山东这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动因之一。济南市政府知情人士说,前些年在争取成为全国“中心城市”时,济南落败于郑州,“这对济南的刺激比较大”。西宁污水处理政企“七年之痒”
省会城市和知名企业的七年合作变成互撕大战:企业指责政府欠费三千万,政府认为企业污水不达标;企业经仲裁强封水务局账号,政府则强制接管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