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民众无难事
当下,在一些官员的眼里,民众非愚即暴,难怪个别地方干群关系形同水火。其实,公仆多一点尊民、亲民的人性关怀之举,民众也断不会视你为仇寇。若真能诚心拜群众为师,则必定是官民互敬、鱼水情深——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顺民意”!另类创举亦是新风
合影留念,领导站前排还是后排?有时候,我觉得,各种场合的“突出领导”并不一定是大领导的本意,而是各类抬轿者约定俗成的举动。合影留念,领导站后排
1984年12月9日,辽宁一批受中央表彰奖励的新闻工作者向省委汇报,会后照相留纪念。受奖的坐在前排,领导站在新闻工作者后边,以示支持。不意,这张照竟没有见报,媒体还是用了只有领导而没有受奖者形象的照片。吃便饭何必入雅座
我有时参加开会也陪同吃“便饭”,但往往被拉到特座或雅座的小房间里,不和大多数人在大厅里吃工作餐。本来开会时就坐在主席台或主席桌上,到吃饭时该自由一些了,却又被孤立起来,这使我又难受又恼火。一语中的,并非偶然
大凡言谈脱俗者,必先广闻博览、腹有诗书。当年邓子恢下乡调研,总要看看农民缸里有多少米,床上的铺盖如何,猪长得怎样……邓老讲话往往能一语中的,又岂是偶然?早日告别“天才论”
多年以前,我给辽宁省委主要领导提过些建议,其中一条是说我们有些领导都很天才,都提倡“天才论”。坐着车,下去转一转,有时一天半天能走几个市、县,报上消息就出来了,既充分肯定什么,又强调指出如何。我看了既钦佩,又疑惑,又惊讶——这不都是天才吗?可连毛主席也不大敢接受“天才”的奉承。政府机关门卫:放进给领导添堵的人会丢饭碗
我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那些在我们眼中可以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而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在处理矛盾中实现社会动态稳定”——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谈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矛盾
瓮安出事后我去过几次。这里距遵义不远,当年红军经过四次,说明群众基础的雄厚。时隔74年,由于不注意警民关系、干群关系,脱离了群众,才导致事件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