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读6年就拿博士,哈工大缩短学程新举措
“尖班”采取学生自主报名的模式,但选拔与退出均由院士导师考核。 学院行政老师将五十多名报名学生的名单交给对应的11位院士,经过考核,最终有8位院士选出29名学生。也就是说,有3位院士一名学生都没有选。 -
停招再复招:一个“小学六年变四年”实验样本
有毕业生回忆,入学时近百名学生参与了这场实验,到初三毕业前夕大概剩下四十多人。每年也有因为“跟不上进度”,转学或留级的同学。 据该校统计数据,自1987年建校以来,该校学制改革实验班学生考入C9和985高校的比例约17.5%,目前考入科大少年班的人数为26人。 -
院士张继平谈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及人才培养:“教育应该让学生努力成为一个普通人”
“黄金一代”都是在北大读的本科,但没有一个人的博士是在国内读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和国外是有差距的,还需要沉下心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我们可能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认真做人才的选拔工作。 我问过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你那么小就展露出杰出的数学天赋,为什么拒绝去少年班这样的班级学习,他就说自己不愿意被贴标签,愿意和同龄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
文化日历 | 3月9日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部著作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后来的经济学家基本是沿着亚当·斯密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马克思从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提出“用计划经济理论解决”的思路;凯恩斯则提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调节的方法。 -
中科大少年班走过四十年:争议淡去之后
让少年班学生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是中科大“近十年来破天荒的一次”。 -
刘道玉:怎样办好“少年班”
坦率说,现在“少年班”取得的成就,仅仅停留在培养了多少多少的博士、教授和院士,以及IT和金融行业的多少CEO。 -
大学少年班应是因材施教的一种
40年前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的“早出人才”的少年班模式,经历了几轮舆论反思后,依然还顽强地存在着。 -
我们该如何对待天才?
许多天才的遭际告知我们:人们尤其是同时代的人,往往只看到天才的缺陷,有关天才的赞美和歌颂,都是事后追悔莫及的追认。 -
“不要考100分”是教育警示录
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
宁铂 远去的少年天才
能不能不再提宁铂——在谈论少年班或神童这类题目时?不可能。这个少年的出场及其中年时的谢幕都饱含戏剧性,符合中国人的集体心理,符合他们对神化和传奇的永不餍足的需求。他们,在那个特定年代共同参与了神话的缔造和后来的“伤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