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人口变化,教育部提出发展综合高中等多项举措
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促进学校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 统筹使用中职学校的资源发展综合高中,还有助于应对今后到来的生源波峰。 -
幼儿园教师,过剩还是不足?村小撤并与否,有更好的选择吗?
每名学生每月保教费390元,一年收取9个月。政府按每名学生每月365元的标准,每年补助幼儿园12个月。当学生数量少于56人时,幼儿园无法维持运转。学生数量不少于115人,才能维持较好的运转水平。 原先撤并学校,是出于整合教育资源的考虑。撤并后出现了批评的声音,认为学生的上学距离更远了,家庭的教育成本增加了。但如今保留了很多小规模学校,又有不同意见,认为学生不如在县城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发展得好。 刘善槐认为,基于学生数量的公用经费标准不能满足乡村学校的实际需求,应当完善经费结构,保证乡村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 -
一所小而美村小正在为未来犯愁
学校没有校门,校名就刻在一块石头上,村民可以随时到校园里打篮球、锻炼,到图书馆阅读,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又是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转为公办后,学校还会不设围墙吗?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让孩子都进城读书,而是应该办好每一所学校,包括乡村小规模学校。 -
“乡村学校办好了,孩子们会回来的”
“2021年我到云南一所农校,农民类的专业,联办专科无人问津。大专也无人报考,不得不合并,当地一万多名劳动力中只有0.06个技术人员,涉农人才严重缺乏。” “对低龄农村孩子,学校给的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分数、考试和作业,而是安全感,温暖的环境,吃饱饭,有朋友,没有欺凌。” “三年级的模型搭建课上有一个智力发展缓慢的孩子。她问老师,‘能在校门弄两个窗户吗?我想让爸爸妈妈来接我时,看到我在学校荡秋千。’” -
当学校只剩下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
如今只面对一个学生,对他而言是一种学习和成长,去回答孩子那些本身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反过来引导自己作为老师角色的思考。 根据民政部2018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其中以四川省规模最大,达到76.5万。 这位老师用一种质朴的经济学思维在回答小规模学校的必要性问题:“有的娃去城里读书,必须要一个跟班人,要租房子。(有了村小)租房的支出,就变成一种收入。” -
“撤并”“寄宿”与“小而美” 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出路在哪里?
乡村每天都在消亡,但让乡村塌陷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教育从乡村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