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卡的童年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高中生作文像小学生,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建议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老师抱怨“现在改的作文真不像高中生写的,我真的怀疑自己回去教小学了”。在他们看来,有的高中生表达能力与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相仿。还有语文老师感慨,如果再不加强对电子产品和智能手机的管控,现在的孩子估计要把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一些汉字忘掉。“风”从地方来:心理健康、“老老人”与“小小孩”成热点
9个省份特别强调“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园欺凌等社会热点问题也被青海等省份列入治理目标。 10个省份在2025年工作计划中提及“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措施中,各省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着墨最多,但从“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过渡到“以医疗服务养医”并不容易。 8个省份将养老和托幼等服务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一环,列入2025年头号任务中,银发经济更被29个省份列为提振消费的举措。 往年常提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2025年变成了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生育支持政策方面,除了完善生育补贴,更多地区将发力点放在“普惠托育”环节。北京中小学必选“三大球”:体育地位又提高了
北京“体育八条”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很多指标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例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有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小学每班每学期开展班级联赛不少于5场,初中、高中则分别不少于4场、3场…… 五六年前,学校的体育课被占用是常态,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时。但是现在,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一只湘西走地鸡的“大逃杀”|记者过年
几个经过的小学生战战兢兢地问小杨:“叔叔,这是你家的鸡吗?也太恐怖了吧!”孩子们的话让他愣了一下。也许对现在的城里孩子来说,凡是在笼子外的活物,都挺恐怖的吧。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印发,学生跨省转学“一网通办”
科协出新规,青少年科创类赛事规范性提高
“每次爆出新闻,消停一段时间后,又有新的事件出来。如果评委去一一分辨真伪太过麻烦,可能不如一刀切,直接不再面向初中生和小学生。”苏州再提作业熔断机制,让孩子早点睡觉难在哪?
所谓“作业熔断机制”,即小学生至晚上9点20分,初中生至晚上10点,高中生至晚上11点仍未完成作业的,可以停止做作业,及时就寝。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 作业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削减作业量。“首先应该对考题研究到位,然后提升课堂效率,最后才是精简作业”,如果没有做到前两点就砍掉作业量,“成绩肯定是上不去的”。小学生躲到学校厕所吃零食,是为什么?
部分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发生一点点小摩擦,受一点点皮外伤,动辄向教育局投诉学校。这种情况下,教育局通常会和稀泥,遵照“只要家长投诉,那就是学校的责任”的逻辑,直接甩锅给学校,对涉事学校的领导兴师问罪。这种管理制度下的结果必然是,学校和老师为了自保,那只能让学生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了。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身教言传方能治标治本丨快评
每一名家长都应该了解与关心,孩子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做什么,喜欢看什么书,热衷于玩什么游戏,上网看什么内容,课余时间去哪里玩,实时关注孩子的言思学行,这就需要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引导孩子建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逐步培育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与自律能力,这将是从根本上解决上瘾问题的治本之策:一旦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变得强大起来,那么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那些瞄准人性弱点的“上瘾”产品也将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