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车阿姨”胡友平
胡友平做过家政阿姨、保洁阿姨,开过小店,后来做了校车跟车阿姨,直到生命终止在54岁。 同事记得她“会管闲事”。有人求助,她愿意帮忙。看到有人做得不对,也会站出来干涉。 见义勇为时,她正做着一份需要操心的工作。任职要求提到,校车阿姨要喜欢孩子,有爱心,有耐心,对待工作有责任心。 -
相比家政阿姨,护理员叔叔更受欢迎|记者过年
最让老人与家属满意的,或许是它改变了用人者以及受雇者之间的“关系”。 -
家政女工之死
“每次我们让她休假,她总说宝妈家的孩子离不开她。”洪欢欢自己的孩子,近5个月没见母亲。 得知洪欢欢国庆无法休假,丈夫将两个孩子带到她做工的小区,却联系不上她。 家政阿姨一天24小时都在雇主家,同事担心影响洪欢欢,因此没有语音或视频过,“没有更早发现异样”。 -
我想抱抱家政阿姨,和她们贴得更近丨记者手记
报道发出以后,也有读者留言希望写一写雇主的难处。其实,披露家政行业里的具体问题与贴近理解家政阿姨的难处,并不是相悖的。不同群体如果能彼此看见,撕裂感会少很多。 -
雇主屋檐下,家政阿姨撕裂的“分身”生活
雇主家老人生病,偏偏高冬梅自己的儿子也需要做个小手术。她愧疚于当时的取舍,作为母亲,她什么也没做。 王淑华形容自己是情绪垃圾桶,盛装着雇主的高兴与烦恼,但不能往外倒。她关掉感官,左耳进右耳出,干完活便悄悄消失。 等到雇主的两个孩子睡下,所有的灯都关掉,罗雪芳戴上耳机,光脚在地上舞动,没有声响,没有人知道。 -
查查你家“阿姨”?家政业步入信用时代
目前中国的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约有30%的从业人员录入了商务部推出的“家政信用查”App。 在平台上,无信用问题的人显示为绿色,有信用问题的人显示为橙色,更严重的显示为红色。但平台不会告知具体原因,“谁敢说的话就是侵犯隐私”。 “信用的基础是信息或数据,最难就在于数据的归集共享。一些部门把数据当成资源,把信息当成权力,所以不愿意共享。”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