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消保在身边:支付安全常相伴,防范风险守财产
-
数字金融与数据安全如何兼得?|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②
进入2023年以来,无论金融科技从业人员数量还是金融科技投入金额,各金融机构的投入有所放缓。 对于“大模型”各项投入进入审慎期。投入的冷静与表象的火热形成了反差。 随着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金融机构系统问题时有发生,甚至成为热搜新闻。第三方支付公司数据安全成为雷区。 -
一“码”就医,人均省43分钟:医保码如何更好用更智能?
腾讯健康测算的数据显示,以一个普通参保人来说,就诊前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预约挂号,结算时使用医保码完成线上医保支付,平均为每位就诊人节省了43分钟。 老年人就诊大部分有家属陪伴,通过医保亲情账户功能,陪伴的家属可以将老人的医保码绑定在自己的账户,方便为老人预约和支付费用。 医保码在方便的同时,如何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也给各方带来挑战。莆田警方曾侦破一起冒用医保码的案件:村民死亡后,其亲属冒用医保码就医报销,骗取医保基金。 -
SWIFT“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SWIFT系统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为跨境结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提高了全球支付的便利性,被广泛使用。但近些年来,SWIFT系统多次被西方国家用作金融制裁的工具,破坏了其“中立性”原则,迫使更多国家寻找替代方案,并同时推动了全球“去美元化”的深入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状告开发商采集人脸信息案胜诉,避免成为“透明人”依然很难丨快评
同样是消费场景,机场与高铁站等敏感场所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的正当性,就明显要比楼盘采集人脸要高得多;在“必须刷脸”的消费场景比如某些网络平台/支付平台,用户可以从人脸采集里分享平台方的收益,或是享受一定的便利(安全性另当别论),必要性也要高出“人脸信息成为商家免费产品”的那些场景;又或者在一些需要特别安全保障的场所,人脸识别甚至会是被采集者为了保障正常生活秩序的合法需求(比如私人住宅,高档酒店,机舱,驾驶室)。 -
“9·11”二十年,大批美式装备留给阿塔:阿富汗会成为新的“兵工厂”吗?
在先进美式装备的加持下,塔利班军事实力的增强立竿见影。不过,也有人担忧这些战利品会形成外溢效应,增加地区的不稳定性。有报道称,一部分美式武器已流向阿富汗民间军火市场。 25名美国国会议员向美国国防部长发出一封署名公开信,敦促美国防部应该列出详细的武器留存清单,并对这些“美国纳税人支付的高科技军事装备”负责。 “虽然夺取这些设备可能对塔利班有利。但它并不对美国、盟国或合作伙伴构成威胁。”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埃里克·帕洪近日表示,美国国防部并不用担心这会造成“重大技术或敏感能力的损失”,因为阿富汗国民军以及安全部队等“并没有学到这些技能”。 -
刷脸支付安全吗?
让支付宝和微信都投下数十亿推广的刷脸支付技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两家巨头对这种技术信心十足? -
国家网信办就"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约谈当事企业负责人
针对近日新闻媒体报道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近日约谈了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 -
央行出手!条码支付告别"无证驾驶",将设单日限额
人民银行27日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并配套印发安全技术规范和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
数字时代支付风险加剧 支付巨头构建支付安全生态
8月17日《经济参考报》刊发题为《支付巨头合力构建支付安全生态》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