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大箴:美术批评的尖锐与温情
他是把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当一些声音指出应摈弃传统美术时,他又坚定地为中国文人画的价值辩护。在他身上,似乎同时住了两个人。一个是追求自由、渴望革新的青年,一个是冷静的老者。 邵大箴的学生薛永年认为,“邵先生是有学术锋芒的,但他会采取一种陈述而不是论辩的方式来表达,他说的东西就能被人接受。”这种锐利而不失克制的姿态,贯穿着邵大箴的美术批评生涯。邵大箴撰文表明,“我们理论家,与其保持平庸的全面性,不如力求理论的鲜明性、尖锐性和针对性……因为深刻的片面性里含有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他也主张“同情式的批评”,即尊重创作者,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作品的意义。 -
首位博士说丨郑永流:学法律的自豪来自两部电影
她(李谷一)用一种全新的、所谓的气声唱法唱这首歌,和那个时代流行的豪迈、壮志凌云的唱法完全不一样。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歌还能这么唱,当时就觉得:大学上对了。 真的太多偶然了,但我现在觉得,偶然当中也有必然。特别是上大学,它的确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我一般不给学生写这些东西,但有时候送别学生,他们非让我写点什么,我就写这句话:“宁静致自由,自由成学术”。 -
01:17
“教授的教授”陈寅恪丨那年今日
1890年7月3日,陈寅恪生于湖南长沙的名门世家。他少时家族衰落,十二岁时随兄东渡日本,此后“奔走东西洋数万里”,辗转游学十三年。他能运用十几种语言文字从事文史研究,并以外文资料与中土旧籍相参证,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晚年在中山大学度过。他忍受着失明与膑足的痛苦,以口述的方式写就两部重要著作,《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他一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自由,他的墓碑上镌刻着其终生恪守的人格理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在朋友圈给院长点赞,教师会更容易晋升吗?
学术权威的自由裁量里面,有人脉、近亲繁殖等私利目的,也有纯粹的“好印象”。好的学术评价体系,应该尽量减少这些影响,减少这种社交媒体互动的影响,减少个人公关行为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1日《南方周末》) -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 | 封面人物
四天四夜坚守之后奉命撤出四行仓库,谢晋元却在三年半后遇刺于租界孤军营。羁留租界期间“八百壮士”自由无期、经济艰苦,列强压迫,日本与汪伪虎视眈眈。谢晋元竭尽心血,艰苦支撑,带领将士锻炼体格、研究学术、提高人格,刚毅坚忍地度过了这段精神最惨痛不宁的岁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 | 封面人物
四天四夜坚守之后奉命撤出四行仓库,谢晋元却在三年半后遇刺于租界孤军营。羁留租界期间“八百壮士”自由无期、经济艰苦,列强压迫,日本与汪伪虎视眈眈。谢晋元竭尽心血,艰苦支撑,带领将士锻炼体格、研究学术、提高人格,刚毅坚忍地度过了这段精神最惨痛不宁的岁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胡适对蒋介石的承诺
胡适为何离开?对这一问题,学界的一个解释是“胡适担心大陆没有学术自由与思想自由”。对这一解释,我很赞同。不过,我以为胡适离开北平,似乎还与他对蒋介石的承诺有关。 -
摸一摸河对岸(42)
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做什么。康德是近现代哲学家第一人,他第一个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格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 -
最难翻的校墙 澳门大学珠海校区开学之后
在广东珠海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围墙外,当地边防支队不得不挂出横幅——“翻越澳门大学围墙属偷渡行为”,这被网民笑称为“全球最难翻的校墙”。内地学者建议澳门大学应禁止横琴校区范围内的游行、示威,因为这些活动都会给周边珠海居民带来影响。 -
理论需要改革,啥意思?
本来我被列为中共十三大中央委员预选人,可是有人提出说冯玉忠有篇文章值得注意,改革需要理论,这对!理论需要“改革”,啥意思?!结果是取消了我的资格。我希望学术环境再宽松一些,理论工作者再大胆一些,如此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的理论素养,也必能进而坚定国人的理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