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锺书“韩孟”之解辨正
我国古来人物之并称,往往是就同类别且同时期人物而言,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儒“孔孟”,以及其后的辞赋家“屈宋”。又如唐代诗坛的“李杜”“元白”及“小李杜”等。而孟子与韩愈,一个是思想方面大家,一个是诗文方面大家,并不在同一领域,时间更是相距一千多年。再者,如果以韩愈与孟子并举,以影响大小和时间先后,也应该是“孟韩”,而不当为“韩孟”。所以钱锺书先生之断论,未必可靠。梅尧臣和王安石诗中“韩孟”之“孟”,究竟是与孔子并称“孔孟”的战国时期大儒孟子(孟轲),还是唐代苦吟诗人孟郊(字东野),应须一辨。 -
读私塾的孩子
从早到晚,孩子们都要齐声读经,但村民们没有被教化,反而经常恼怒不休,抱怨噪音扰民。 “我们的关系就是房东和租客的关系。”堂主们甚至想过联合起来,反抗村民涨房租。 在这里读私塾的孩子们不会想到,他们身上承载着如此高远的教育理想:指望在一个山村之中,实现孔孟之道的现实传承。 -
岭南文化的形与影
慧能与孙中山,分别代表着西土文明、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相激荡所结出的两大伟大成果。这是岭南文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伟大贡献。文化发展到最尖峰处,它就会超越时空,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就像孔孟之道,是齐鲁文化的顶上之珠,更是中华文明的顶上之珠一样。 -
生活出一种古今相融的新文明
当然要让人道落定为人权,让民本硬化为民主,让礼治转化为现代法治。但我们首先得放下对古人的傲慢,倾听他们的思想和实践,跟今天的诉求,自然地共生互长。这样,我们才能站在自己的大地上,与各国人民一起,生活出一种古今相融的新生活,文明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新文明。 -
希望的力量
以前的民以士为楷模,多受士之影响。一个社会希望的有无,至少思想进步的空间,更多表现在读书人身上。孔子曾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穷而不滥,或即孟子所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 -
孔孟子孙大战全球变暖
李洱的农村题材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构思于2003年,在中国公开出版后不久,被德国著名的口袋出版社翻译成德文,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把这本在德国畅销的小说送给了温家宝。2013年,电影《石榴树上结樱桃》公映,距离李洱构思和创作,过去了整整十年,电影还有现实意义吗?李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仍然可以看作描写当下农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 -
蒋介石的思想资源
通常人们只知道蒋介石是一个政治人物、军事人物,现在读者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到,蒋介石还是一个对中国哲学有相当深入研究并颇有创获的学者。有书中叙述:蒋介石是个既想当豪杰又想当圣贤的人。他对孔孟和先秦诸子的思想有深入的思考,认为孔孟“奠定中国三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正统思想之基础”。 -
郭齐勇:孔孟之道的恒常价值
面对世界乱象,我们重讲孔孟之道。它是人心的建筑,它真正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培养国学班的孩子读经典,是要培养读书的种子。我们号召大家编国学教材,向民间推广国学,是要使一代一代知道我们文明的最核心价值在哪里,以及为什么这么重要。这对于我们的国家、民族,对于我们每个人,甚至比什么都重要。 -
近代中国落后与孔孟之道何干?
-
孔孟荀:不同的人生地貌
孔子如高原。孟子好似孤峰突起。荀子所呈现出的是河流气质。